【共工新闻社评】“钢铁驼队”奔腾不息 续写“一带一路”共赢新画卷
共工新闻社8月9日电(评论员 张海峰)以风为速,以轨为尺,丈量中欧班列前行的坚定步伐,唤醒古丝路昔日的辉煌。十余年间,中欧班列已从初生的探索者跃升为联通亚欧不可或缺的贸易“大动脉”。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3日,随着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中通道自2013年通行首列中欧班列以来,累计通行量突破2万列。 ![]()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中欧班列向新而行,厚积薄发,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成为畅通中欧及沿线国家贸易的“稳定器”与“加速器”。开行模式的持续创新,海外仓网络的广泛布局,“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新模式的不断深化,推动货物品类结构显著升级。以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赢得沿线国家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如今,中欧班列的“带货”能力持续攀升,累计开行总量已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这条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高效的物流通道,正源源不断地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价值、新机遇、新动能,催生着沿线产业的新高地。 大道行思,路通业兴。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增强的通道能力与日益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坚持“内外兼修”的策略:对内,持续推进六大出境口岸的扩能改造和复线建设,实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国际走廊的高效衔接;对外,积极开拓新路径,补齐短板项目,形成了“陆海联动、多线并进、畅通高效”的新格局。目前,中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这张全面完善的服务网络,是中欧班列行稳致远的坚实保障,更是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与共荣的强劲动力源。 品质至上,服务为先。中欧班列“纪录刷新”、跑出“加速度”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运行品质。十余年来,中欧班列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模式,精准满足市场需求,率先发布全程时刻表,大力推动沿线国家运输规则互认,采取灵活运价策略,并积极推广定制化班列。通过卡控口岸换装及在途交接时间,为客户提供可预期的物流服务,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此外,大力推广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完善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实行24小时全天候通关保障,通关效率显著提高,规划的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稳定压缩35%以上。极致的服务与高效的运营组织,让中欧班列不仅“风驰电掣”,更兼“稳妥可靠”,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路”和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四驱引擎”。 潮头登高再击桨,万里通途势如虹。中欧班列正乘势而上,向“新”图强,聚“链”成势,构建起一条富有韧性与活力的国际供应链条。凭借其强大的辐射力、带动力与影响力,中欧班列积极促进沿线各国优势互补、产业融合、文化互鉴,如今,这支“钢铁驼队”正在“一带一路”的壮阔画卷上,续写“硬联通”筑基、“软联通”增效、“心联通”交融的时代新篇。 作者:张海峰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 责任编辑:李晓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