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移动新媒体

【共工新闻社评】铁路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织密网络、提质增效,畅通国际物流“大动脉”

2025-08-04 来源:共工新闻社

共工新闻社8月4日电(评论员 刘锦波)今年以来,铁路部门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以强化国际联运组织为突破口,通过扩容通道网络、优化运输组织、拓展货物品类等举措,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质量再上新台阶。这条贯通西部、连接东盟的“钢铁驼队”,正以更高效、更便捷、更开放的姿态,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强劲动能。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架”持续延展。随着渝怀铁路增建二线、贵南高铁等干线铁路的建成投运,隆叙铁路扩能改造、黄百铁路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东、中、西三条主通道布局加速成型,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立体化格局。今年新增的钦州港东至贵阳南、湛江至王家营西等固定班列线路,使图定运行线路增至14条,覆盖重庆、成都等核心城市,并延伸至中西部内陆腹地。广西北部湾港、广东湛江港作为“门户枢纽”,与铁路网无缝衔接,构建起“海铁联运、多式互补”的运输体系,让内陆地区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开放前沿”。

铁海联运的深度融合,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增效的关键。通过物理空间与数据信息的一体化运营,班列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的全程服务模式。以成都至新加坡的货物运输为例,铁海联运最短仅需9天,较传统江海联运缩短一周以上;全程“一口价”较分段运输成本降低约28%,真正实现了“时间更短、成本更低、服务更优”。这种“硬联通”与“软服务”的双重升级,不仅提升了通道的竞争力,更让中国西部与东盟市场的“时空距离”大幅压缩,为区域经济合作按下“加速键”。

通道的活力,源于货畅其流、人畅其行。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双向贸易的“黄金走廊”:东南亚的榴莲、山竹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班列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丰富百姓餐桌;重庆的汽车、广西的电池、四川的轮胎等“中国制造”则借此打通出海新路径,远销全球。截至7月底,铁海联运班列货物品类已拓展至1291种,辐射国内18省区市74个城市,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1个港口。从“单向流动”到“双向奔赴”,这条通道正以开放的胸怀,促进中国与东盟乃至全球的贸易往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刘锦波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


 

责任编辑:李晓彤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 主办:共工新闻社新媒体中心

关注X(原推特)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