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鍛造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鋼筋鐵骨”
◎本報記者 矯 陽 近日,國新辦就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2023年,全國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也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領域。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曆史性機遇,我國制造業發展态勢如何?怎樣加快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要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制造業,全面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實現産業體系升級發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制造業“強起來”步伐持續加快 2月20日,新加坡航展在樟宜會展中心拉開帷幕,2架C919國産大飛機和3架ARJ21國産支線飛機亮相。這是C919等國産客機首次“組團”參加海外航展,開啓了國産大飛機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交付、出海。截至2023年,中國盾構機在全球市場占比達70%;雅萬高鐵于2023年交付,成爲中國高鐵落地海外第一單;首艘國産大型郵輪完成研制并正式交付;國産“翼龍”系列無人機,走出了從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到産業創新的發展之路,實現了與世界強國産品同台競技…… 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有四成以上産品産量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萬億元,占世界的比重穩定在30%左右。 “我國制造業‘強起來’的步伐持續加快。”金壯龍總結。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目前我國産業結構加快升級,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9.4%提高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15.3%,裝備制造業占比從28%提高到32.9%。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賽道上,我國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産業鏈競争力的優勢産業。此外,制造業的出口結構也在持續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锂電池、光伏産品合計出口同比增長41.7%。 2022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這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集群2021年主導産業産值達19萬億元,成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以入選該名單的西安市航空集群爲例,它集聚了航空産業鏈條上下遊企業,一個以航空維修、航空裝備制造爲核心的航空産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不僅如此,西安航空産業集群還帶動了周邊區域航空産業鏈相關企業的共同發展。 如今,中國制造正加快向中國創造轉變,在持續創新中展現出更大韌性和潛力。5G、載人航天、大飛機、大型郵輪、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關鍵材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明确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路線圖 我國傳統産業體量大,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是我國保持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地位的基本盤。金壯龍表示,要把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 放眼全國,多地都在積極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明确了産業轉型升級的具體路線圖和任務書。如廣東将新推動92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新培育超過250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甯夏将新建工業互聯網平台20個,新增上雲企業1000家;遼甯将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壯大工程…… 在山東省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樂華陶瓷潔具有限公司,陶瓷窯爐餘熱通過管道輸送至成型車間、幹燥房,實現年節約燃氣44.61萬立方米,減排950噸,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爲100%。傳統産業正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方向,鍛造新的競争優勢。 爲加大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力度,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7年,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有效支撐制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在全球産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争力進一步鞏固增強。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别超過90%、70%,工業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應用實時監控、模拟仿真、智能控制、智能決策、系統優化等數字化技術,可以有效促進傳統行業生産運營模式升級,提質增效、減污降碳。”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所長趙衛東說。 爲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将推出多項舉措,如加大制造業企業技術改造資金支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和專項再貸款政策,完善企業技改标準,推動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管理創新等。同時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聚焦鋼鐵、有色、輕工等重點行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推動大規模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核心技術塑造産業發展新動能 工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成果最豐富、創新應用最集中、創新溢出效應最強的領域。 位于浙江杭州市錢塘區的浙江西子勢必銳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是國産大飛機C919空氣沖壓渦輪發電機艙門的制造企業,也是國産大飛機C919的9家機體結構一級供應商中唯一的民營企業。 “從傳統制造邁向高端制造,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關鍵轉折。”浙江西子勢必銳航空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水福說,公司在飛機零部件研發上持續投入,目前全球80%的新商用飛機上都有“西子造”配件。 近年來,我國産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占比近1/4。我國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從2012年的17.6萬件提高到2022年的55.5萬件。全國布局建設了2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26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網絡化制造業創新生态基本形成。2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178家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正成爲引領帶動産業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如何推動先進制造業進一步發展?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将圍繞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在技術、企業、平台、服務、園區等方面持續發力。比如,在重點領域新建5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