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詳解原子級制造,能給我們帶來什麽?
中新網2月27日電(中新财經記者 吳濤)平時大家都會談到納米技術,可比納米還要小的原子級制造技術是什麽,強在哪,又有哪些應用?在近日舉行的第一屆原子級制造論壇期間,中新财經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多位院士以及高校專家,來看看他們是怎麽說的。 什麽是原子級制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接受中新财經采訪時稱,原子級制造比納米還要小,原子級制造技術是零點幾個納米。 第一屆原子級制造論壇舉行。中新網記者 吳濤 攝 南京大學原子制造研究院院長宋鳳麒稱,對于器件來說,原子級制造能夠把器件的加工能力做到原子級别的精度,使得器件的性能達到極限。“傳統制造主要是工藝裝備,但是到了原子級制造水平,可以把材料直接打破到原子水平。因此,原子級制造既是材料,也是裝備。”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衛華接受中新财經采時表示,原子級制造有可能制造一些非常微小的東西,能夠創造一些新的材料,利用原子來堆積,本來原子是沒有生命的,堆積多了就會變成大分子,就有可能會有生命,這樣就能夠破解很多關鍵的物質科學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科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接受中新财經采訪時稱,産品制造的精度和材料的性能直接影響着産品的性能,随着對産品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産品的精度也不斷提升,制造已經從微米級延伸到納米量級,下一步必然延伸到原子級精度。 未來有哪些應用? 原子級制造技術現在用在哪?楊華勇表示,最尖端的像集成電路,5納米以下就開始用亞納米級,光刻機上光路系統中的平面加工精度就要達到亞納米級。另外未來航空航天到處可以用原子級制造技術,因爲原子級制造是零點幾個納米,精度的改變可能會改變材料的各個方面。 宋鳳麒舉例稱,集成電路中的原子層沉積技術,可以得到一些極爲薄的,極高質量的栅層,使得集成電路路線可以進一步往下延伸。還有一些原子級的測量能力,包括電鏡,光學表面的測量等,都已經走到了産業鏈的前沿。 “從産業的核心技術躍升方面來看,原子級制造是可以變革産業的,比如信息、能源和生物等。在這些領域,原子級制造可以培育出一些新興的産業,比如說下一代的信息技術,下一代的醫藥技術,下一代的電池技術等。”宋鳳麒稱。 多位院士接受媒體采訪。中新網記者 吳濤 攝 郭東明表示,一個應用方向是材料裝備和産品制造融合,過去的制造往往是先制備材料,再制造産品,材料的制備和産品的制造是分開的。随着大家對産品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把材料原子級調控與創新的制造技術相結合,制造傳統技術無法實現的高性能産品已迫在眉睫。 不少與會專家認爲,原子級制造能夠賦能集成電路、精細光學、高端傳感等高新技術産業,并助力信息通訊等産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材料創制、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産業和支撐量子信息等未來産業。 爲什麽要重視原子級制造發展? 宋鳳麒稱,針對原子級制造的科技計劃和項目的布局,體量非常之大,所以原子級制造是主要大國競相布局的戰略高地。目前來看,原子級制造的科學基礎已經初步奠定,并開始展現出基本能力的苗頭,這也說明原子級制造是有着巨大應用價值。 郭東明認爲,原子級制造是瞄準未來的戰略布局,盡管當前産業的絕大部分産品還沒有進入到原子級制造這個高度,但有些領域已經涉及,納米制造已難以滿足這種要求。原子級制造不僅是原子精度的制造,更重要的是把材料的創造與産品的制造能夠密切結合在一起。 記者注意到,在第一屆原子級制造論壇期間,原子級制造100人會成立。原子級制造100人會倡議,加強技術開發是發展原子級制造的核心任務。學術界與産業界要加強互動融合,統籌開展核心技術、産業政策、攻關路線和應用指南研究,形成産學研用協同推進機制,培育新質生産力。 楊華勇也認爲,對于原子級制造,現在要把一些點上的突破集聚起來。這樣一方面從基礎研究上可以做得更深入、更透徹;另一方面看準未來關鍵技術,找到突破點,在若幹年以後,來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 很多參會專家也表示,原子級制造是世界主要大國近年競相布局的先進制造“未來域”,是我國必須掌握的核心“根技術”。(完)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