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一“減”促增收 整合資源要素保障農民種糧有錢賺
央視網消息: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在湖南糧食生産大縣嶽陽縣,2024年春耕有了新變化,種糧大戶想要包地種田,不再是價高者得,而是技高者得。 嶽陽縣步仙鎮将冬閑時改造完成的600畝高标準農田分爲6個标段,每個标段100畝,面向社會公開招标。招标不比價格比技術,這種新穎的競标方式讓參與競标的11位種糧大戶都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 但在激烈競争中,不是看誰開得溜就可以。 在專業評審員的百分考核表裏,各類農機操作能力僅占40%,種田綜合專業知識的考核占到60%。經過嚴苛的考核,最終排名前六名的種糧大戶與當地村集體簽訂了五年土地流轉合同。 試點新型經營模式 算好農田效益賬 作爲湖南水稻主産區的嶽陽縣,超過80%的農田位于丘陵山地,大部分農田被山地、河流和道路分隔。在這種情況下,爲了提升種田效益,嶽陽縣去年試點了一種新型經營模式,這種模式效果怎麽樣? 這種新型經營模式,簡單地說叫100畝精耕細作經營模式,就是農戶承包的農田不多不少平均都是100畝。 2023年,嶽陽縣參加100畝種糧新模式試點的農戶有1523戶,農業部門不僅爲他們提供專家駐點幫扶,而且在品種選擇、蟲情監管、水利設施、農機配套、單産提升上都下了硬功夫,這些農戶雙季稻畝産平均增産達到近200斤。 在嶽陽縣,記者看到一張承包500畝田和承包100畝田的對比表格,也印證了這種新模式的效果。2023年承包500畝田的農戶,雙季水稻加起來平均畝産1700斤,而承包100畝田的農戶,雙季稻平均畝産達到1800斤,每畝要比大戶多收100斤谷子。 在這張表上,記者看到,流轉100畝的農戶不僅畝産高,而且精耕細作讓每畝田的各項投入成本也比承包500畝的要少,其中,節約最多的就是人力。 經過一年試點,這種看得見、摸得着的增産增效新模式,赢得了農戶的信賴。 一“增”一“減”促增收 保障農民種糧效益 解決了誰來種、怎麽種的問題,增産增收有了保障。當地在一邊做好“增”的同時,還在抱團做好“減”的文章。 湖南嶽陽縣供銷社帶着幾位種糧大戶代表與化肥生産企業談判,希望把農資的價格談下來,可企業也有苦衷。 雖然企業說薄利,但架不住供銷社和種糧大戶的需求量大,這是他們與企業談判的砝碼。經過多輪談判,最終需求量最大的兩款肥料,企業給了最低的出廠價格,肥料成本每噸分别降低50元和250元。 除了農資,農機費用是種田成本開支裏的另一個大頭。嶽陽縣在降低農機成本方面也有新舉措,他們把過去分布在各鄉鎮的農機服務合作社聯合到一起組成聯合社,統一派單、統一價格、統一服務質量。 “滴滴打農機”不僅方便了農機合作社就近服務,同時,農戶享受到的統一服務價格也比過去各家合作社“單打獨鬥”時要低。 爲進一步降低生産成本,嶽陽縣還出台了一攬子政策,涉及物流、油料、倉儲等多領域,保障農民種糧效益。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