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大賣場改頭換面 商超站在新拐點

2024-01-19 22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建立主力店直播間、開通小時達和遠途郵寄,1月17日,沃爾瑪中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将繼續對30多家賣場門店進行改造升級。其實,大賣場正在嘗試引入更多的服務業态,讓賣場走向綜合服務,通過改變傳統大賣場的思路,賦能門店,讓消費者重新回到線下。在業内人士看來,大賣場依舊有存在的必要,業态想要一次漂亮的轉身需要融合更多新零售的功能,數字化轉變,服務、商品品質等方面也會逐步提升。

  SKU減半

  大賣場原址升級

  沃爾瑪大賣場首席采購官祝駿加碼對大賣場的改造,爲傳統業務的經營蓄力。祝駿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23年,沃爾瑪中國對29家大賣場門店進行了升級。經過升級的沃爾瑪大賣場,産品布局、門店體驗感等方面都有了變化。

  對大賣場開展升級、調優成爲商超企業近期調整的主旋律。近日,永輝超市先後在成都、重慶、合肥、杭州等城市開設新店。據悉,新店均爲采取精細化管理的調優新店型,根據不同區域特色采取“一店一議”的定制化改造。

  過去大賣場的優勢在于豐富的SKU,如今,沃爾瑪對這一特點也做出了“減法”。祝駿介紹,升級後的大賣場内SKU數量減少近半。

  頭部商超企業的調整戰略不謀而合,精簡SKU成爲大賣場業态調整中的重要一環。永輝超市新開業的門店經營面積爲13000平方米,店内SKU爲8000多個。此前,8000平方米的超市内,SKU約1.2萬個。

  沃爾瑪還對大賣場門店的購物動線進行改良,門店也呈現極簡風。沃爾瑪中國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有消費者曾反饋“很難找到一款特定的商品”,對此,門店增加了對商品品類的導航類标志,商品介紹标識也更加細分明确。該負責人介紹,改造後的大賣場,門店客流量實現雙位數的增長。

  祝駿表示,2024年,沃爾瑪中國還将對30多家大賣場門店進行升級。

  電商比重提升

  門店拓展服務半徑

  電商是大賣場不容忽視的增量市場。祝駿透露,沃爾瑪電商業務占比已接近一半,并且以盈利、可持續方式高速發展。目前,沃爾瑪建立了包括近場、中場、遠場不同配送範圍和時效的全渠道零售矩陣,并提升電商平台效率和擴充品類,超過1萬個商品支持全城和全國次日達。

  線上渠道的訂單在總銷售額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實體起家的商超企業中,電商團隊愈發壯大。目前,沃爾瑪在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開通了賬号。以門店爲原點,沃爾瑪建立了39個城市主力店直播間,開通了小時達與遠途郵寄兩種配送服務。

  随着線上業務競争的白熱化,如何搶占市場占有率成爲當下商超品牌的發力重點。與此同時,永輝超市、盒馬等商超也在社交平台通過開設直播間或與部分主播合作,開展直播帶貨。這些舉措既拉動公司銷售額,也爲線下門店吸引客流。永輝超市在昆明開設的雲南旗艦店除了提供小時達、20公裏範圍内配送服務以外,還開通了店内購物滿299元全國包郵服務。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提到,品牌在轉型過程中普遍采取線上的方式,推動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随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大商超品牌可尋求多渠道配送方式提高配送效率,有效降低運力成本,真正實現全品類(實物商品、服務商品、體驗商品)、全要素、全渠道、全過程的立體業務發展。

  拼獨家商品

  自有品牌任重道遠

  面對來自新興渠道的競争以及爆款單品的頻繁出圈,超市賣場也嘗試跳過品牌、營銷,對C端輸出新品。祝駿介紹,升級後的沃爾瑪大賣場,店内提高了獨家渠道商品的比例,700多款年貨中新品率高達六成,整體有近千款新品上架銷售。根據赢商網數據,目前沃爾瑪自有品牌銷售占比已經超過25%。另外,公開資料顯示,沃爾瑪旗下惠宜品牌整體SKU近4000個。去年3月,沃爾瑪對外公布,自2020年初以來,沃爾瑪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40%,特别是米、面粉、蔬菜、水果、雞蛋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達60%。

  本土超市也在努力提升差異化商品的比例。據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雲南旗艦店内超40%的商品是首次在永輝渠道内銷售。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3中國商超自有品牌案例報告》,2019年,中國超市TOP100企業中,每家企業平均擁有自有品牌SKU數865個,比上年增長了32.3%,銷售占比從3.2%上升到4.1%,平均提高了28.1%。

  相比之下,2023年,英國超市自有品牌産品的銷售速度是品牌産品的兩倍。2022年全年,全美自有品牌的銷售額增長了11.3%,幾乎是知名品牌增長的兩倍,知名品牌全年增長了6.1%。自有品牌增幅、市場滲透等維度數據略高于國内市場。

  不過,國内自有品牌市場也大有可爲。财經評論員張雪峰表示,自有品牌要保障産品質量和創新,不僅要保持高性價比,還要追求更高的産品質量和不斷創新,以增加消費者的滿意度和購買欲望。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