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釋放數字消費新潛能 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作者:何雄浪(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月書(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科研助理)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要積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動消費從疫後恢複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近年來,作爲數字技術與資本耦合的産物,數字消費日益成爲極具發展潛能的消費,能有效拓展内需增長的新空間,打破國内大循環堵點,成爲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新動力。 加快數字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築堅實“快車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數字消費發展的“底座”和“基石”,有助于催生消費新業态、激發消費新動能。 一是,加強數據通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算力、存力和運力是新一代數據通信技術産業的關鍵核心要素,我們要深入研究數字消費領域的“以運強算”課題,遴選一批具有數字技能培養優勢的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數字化人才培訓基地,重點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數字人才培養計劃,以數字技術與消費領域融合應用爲導向,加大數字消費領域的網絡算力、存力和運力等核心技術攻關力度。 二是,完善好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布局。加快實施5G、光纖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通信衛星等國家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空天地一體化進程;将新型基礎設施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深入推進“寬帶中國”戰略,加快提升鄉村及偏遠地區高速寬帶網絡覆蓋度,持續促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爲數字消費的普惠式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建造數字消費信息通信資源共享平台。借助雲計算、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充分利用數字化産業集群區、電商直播基地和國家級數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數字消費合作和創新示範園區的信息通信集群效應,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統籌利用的區域大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機房等數據信息通信資源共享大平台,建立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和開創多語言數據共享模式,充分發揮信息通信資源共享平台對區域數字消費協調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大力推動數字文化消費,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激活潛在“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态,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态,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争力。”加快文化和數字技術融合,打造高質量的數字消費新内容,高效契合現代消費群體的代際轉換變化特點,可以加快新型文化業态發展,形成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 一是,培育壯大數字文化經營主體。積極推動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立足當地資源禀賦和區域功能定位,規劃布局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争力和行業帶動作用的數字文化産業,發揮龍頭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帶動産業鏈上下遊數字文化企業協同發展;打造數字特色文化企業集群區,通過生産協作、資源共享等合作方式,“互聯飛地”“夥伴園區”等合作模式,促進區域數字文化消費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爲數字文化消費提質擴容。 二是,打造數字文化消費特色品牌。深度挖掘地方經典文化、生态旅遊景點和特色地标等資源,借助各類文化IP形象、故事等熱點,加強數字消費産品與文化IP聯名合作,積極探索“文化+旅遊+數字”“文化内容+”“數據+”等多樣化數字文化消費模式,以點帶線、全域聯動地打造極具地方特色的數字文化品牌;同時,通過直播電商、雲端帶貨、短視頻、社交電商等方式,多維度展示各地特色文化産品全貌,加大對數字文化特色品牌的宣傳和輿論引導,促進數字文化特色産品的智慧零售。 三是,促進數字文化消費多元融合。推動雲平台、虛拟現實、全息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組合運用,傾力打造“雲觀展”“雲學習”“VR文旅”“虛拟空間”等跨次元虛實共生的多形态數字文化消費場景,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虛實聯動,滿足終端消費者的個性化、沉浸式體驗需求;構建一體化多元資源共享協作平台,提高全業态資源整合和運營能力,探索同一數字消費場景内文、商、旅等跨業态組合聯動和相互融合模式,打破業務信息割裂限制,形成多樣化數字文化産品服務體系。 加大數字消費對外開放力度,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繪好共赢“生态圈” 數字消費國際合作是推動“以内帶外”新型循環模式的重要渠道,是構建數字經濟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點領域。 一是,打造國際數字消費合作平台。依托世界互聯網大會等主場平台,主動參與多邊機制和國際組織的數字經濟政治磋商和多邊協調,積極搭建關于數字消費的雙邊、區域和國際合作平台,加強國家間關于數字消費戰略對接、數據安全、數字貨币支付等國際規則和數字消費技術标準制定,營造良好的數字消費國際大環境。 二是,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升級。将數字消費融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布局規劃中,借助信息網絡化力量,積極引入國際優質消費商品和服務資源,将産品、技術、資本等多元消費元素進行數字化的超級鏈接、整合和創新,将城市打造成面向全球聚合、配置資源的數字消費運作“大平台”和“總樞紐”;加強本土化的國貨“潮品”、中華“老字号”等品牌數字化轉型和國際化輸出,增強該城市在全球數字消費市場中的核心競争力,吸引全球商品、資金、客戶及購買力流入。 三是,重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消費合作。積極落實《“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中國-東盟關于建立數字經濟合作夥伴關系的倡議》,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數字化中歐班列”等數字化互聯互通走廊,鼓勵沿線中外企業高質量開展跨境電商、移動支付等領域的數字業務交流合作,持續推進“絲路電商”建設,實現沿線優質數字消費産品服務的互通有無,延展我國數字消費時空界限,與共建國家人民共享數字消費發展紅利。 推動數字消費治理體系升級,爲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有力“支撐點” 加快推進數字消費治理體系升級,有利于規範數字消費市場競争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爲數字消費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支撐。 一是,持續優化數字消費營商環境。深化數字消費領域“放管服”改革,降低數字消費行業市場準入門檻,将行政審批服務網絡化、标準化、便利化,提高數字消費市場辦事效率,激發各類數字消費企業主體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鼓勵更高質量的數字消費新業态、新模式、新産品下沉市場,以“低價高質”爲核心,充分釋放國内數字消費潛力。 二是,不斷完善數字消費市場監管體系。推進監管技術數字化升級,加快“智慧監管信息化工程”建設,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切實提高數字消費市場監管的風險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以共建信息、共享資源、共同履職爲原則,打造數字消費市場“一體化監管平台”,建立跨區域監管、綜合執法聯動機制,創建包含數字用戶、消費技術、數據流動等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監管模式,大力提升數字消費市場監管效率。 三是,着力構建數字消費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切實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網絡安全相關政策制度,對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分級處理,制定更加有針對性、差異性的數字消費數據安全治理方案,通過數字消費者對不同信息的敏感度和重要性進行反饋,進行最小化的數據收集,對信息數據進行隐私計算、加密技術、訪問權限控制和匿名化等脫敏處理,防止數字消費行爲信息洩露和濫用,強化對消費者個人數據信息安全保護。 因此,面對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要打好促進數字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文化消費發展、數字消費對外開放和數字消費治理升級的政策措施“組合拳”,打通數字消費賦能經濟新增長的“新賽道”,推動數字消費繪就經濟高質量發展壯美“新畫卷”。(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