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鄉村行

2024-01-12 24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贛州1月12日電 (熊錦陽 謝樹偉)隆冬時節,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龍華鎮臘樹村,一簇簇盛開的三角梅映入眼簾,姹紫嫣紅的花朵競相開放,将村莊點綴得格外美麗。“現在我們村裏跟以前相比大變樣了,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每家每戶院子裏都種上了花花朵朵,我感覺特别開心。”談起村子裏的變化,臘樹村黨支部書記何躍斌臉上滿是笑意。

圖爲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龍華鎮臘樹村。陳睿攝

  “庭院經濟”一般來說,是指農民利用自有院落空間和資源,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閑旅遊、生産生活服務等業态,在自給自足的同時,又能對外輸出産品與服務。

  富民爲始,産業爲先。近年來,龍華鎮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普惠金融”的庭院經濟模式,将鄉村、産業、人才、文化、旅遊等要素疊加,大力發展以三角梅和蔬菜種植爲主的庭院特色種植,切實把農家庭院“方寸地”建成了家家戶戶的“聚寶盆”,有效激活鄉村經濟新潛能,爲鄉村振興增添了新活力。

  “龍頭企業具有連接市場和技術研發等優勢,是帶動整個産業發展的關鍵,具體負責對接市場、提供種苗、統一回購銷售和免費爲農戶提供技術培訓等。”何躍斌介紹,村子通過與龍頭企業簽訂協議,一次性解決了從生産技術到産品銷售的全流程問題,讓每一位參與進來的農戶都沒有後顧之憂,并充分發揮合作社的紐帶作用,組織發展農戶與龍頭企業聯結,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有了技術、服務、銷路等多重保證,農戶們能更放心利用自家土地,解決企業用地和用工不足的問題。”

  “我種植了一批三角梅,施肥、澆水、剪枝、打藥等日常管護工作都由我自己完成。收獲時會由公司統一回購銷售,不愁賣不出去。”臘樹村村民張娟告訴記者,花卉果蔬種植技術都有專門培訓,即使出現特殊情況還可以聯系合作社,會有技術人員上門解決問題。“現在我家的閑置土地都被利用起來了,我也不用再外出務工,賺得更多的同時還能照顧好家人,一舉多得。”

正在整理花卉的村民。南康區融媒體供圖

  此外,臘樹村還充分發揮普惠金融支撐作用,推動南康贛商村鎮銀行爲村民們量身打造了普惠金融産品“花惠貸”,金融機構根據農戶需求,上門辦理授信,已爲24戶農戶辦理“花惠貸”,總計142萬元。

  “有了資金保障後,我們因地制宜,建設了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遊園、手工園‘五園’,推進庭院經濟多路徑、規模化發展。”何躍斌介紹,目前,全村已完成種植三角梅5200盆,參與農戶65戶次;發展蔬菜種植面積25畝,涉及農戶110餘戶;農戶在庭院種植枇杷、臍橙、甜柚、李子等農家果3000餘株;利用閑置房屋創辦的釀酒、餅幹生産、農家豆腐、成衣加工等家庭小作坊11家。

  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臘樹村充分盤活了農戶的房前屋後、閑置房屋等閑置資源,還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增收,有效帶動了村内留守婦女、弱勞力等群體創業就業,有效助力了鄉村經濟發展。

  “下一步我們将融入更多本村傳統文化元素,打造庭院經濟特色品牌,不斷推動庭院經濟向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讓一家家小庭院融入‘集體增收園’,讓産品走出‘庭院’走向廣闊市場,讓群衆走向共富道路。”何躍斌說。(完)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