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鄉村行

2023-12-16 26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湘西12月15日電 (鄧霞 李孟河 唐金生)外出嫁接苗木的日子又快到了,同往年一樣,田香群早已接到了外地果園嫁接苗木的業務。“一年要出去幾趟,遠到陝西,近在周邊縣市。”田香群說。

菖蒲塘村村民在果園裏運送蜜柚。吳東林 攝

  在湖南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由田香群帶領的“金剪刀”女子嫁接志願服務隊,早已憑借娴熟的嫁接技術赢得聲譽。她們爲村裏嫁接出百果園,也爲自己“嫁接”出一條緻富路。

  菖蒲塘村曾是一個典型的幹旱村、貧困村。2013年,該村把有嫁接技術的婦女聚攏起來,組建了一支女子嫁接隊,當即便有包括田香群在内的16名婦女報名參加。這些“金剪刀”們爲村裏23個村民小組710戶3035人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還出縣跨省提供苗木修剪及嫁接技術服務。

  楊麗群是“金剪刀”女子嫁接志願服務隊的成員,2013年與丈夫從上海返鄉創業,剛開始不懂嫁接。爲帶動她一起發展,隊長田香群發動姐妹們手把手教楊麗群嫁接技術,并帶她一起走南闖北幫别人嫁接果樹苗木。“全靠大家傳授嫁接技術,現在我也吃上了技術飯。”如今,楊麗群一分鍾能嫁接三四株苗木,成爲志願服務隊的中堅力量。

“金剪刀”女子嫁接志願服務隊隊員在嫁接狝猴桃苗木。吳東林 攝

  随着到菖蒲塘村購買苗木的果農越來越多,女子嫁接隊的嫁接活兒也越來越多,十年間,她們的足迹遍布湖南、貴州、重慶、四川、陝西等地,隊伍也壯大到247人,年創收入1000多萬元,還成立了理事會,進行規範化管理,成爲菖蒲塘村一張響亮的科技名片。

  這隻是菖蒲塘村大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實例。爲打通宣傳群衆、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裏”,該村還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了黨員志願服務隊、金喇叭志願服務隊、狝猴桃産業志願服務隊等9支具有本土特色志願服務隊伍,以及學習互助、産業互助、鄉風互助、鄰裏互助、綠色互助“五類互助”小組102個。

  在互助小組中,村民們圍繞學習新思想、科學技術、産業發展、法律知識等内容互幫互助,菖蒲塘村産業發展面積從2013年的1750畝擴至2023年的8000畝,十年翻了4.5倍。

  省級龍頭企業周生堂公司直接把蜜柚、狝猴桃等基地建在村裏,對農戶蜜柚、狝猴桃實行保底收購,加工成蜂蜜柚子膏、狝猴桃果脯,帶動部分農民走向深加工緻富的道路,推動菖蒲塘村産業發展升級。村民田儒兵、田順新帶頭進行狝猴桃果樹品改取得成功後,免費向全村提供新品種枝條、苗木,帶動全村狝猴桃産業品改和提質。

  “全村沒有一個懶漢,村民個個執勤緻富,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共同緻富的共識已經形成。”菖蒲塘村黨委書記周祖輝表示。

菖蒲塘村苗族村民歡樂打糍粑。吳東林 攝

  此外,爲弘揚傳承耕讀傳家、孝老愛幼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菖蒲塘村積極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宣傳教育,評選表彰“身邊好人”“最美平安家庭”“十佳緻富能手”“好婆婆、好兒媳”;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理事會、禁毒協會等“六會”組織,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形成文明新風尚。

  菖蒲塘村還充分發揮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科技小院、村史館等公共文化資源,組建花鼓隊、舞蹈隊、文藝演出隊,開展廣場舞大賽、舉辦鄉村春晚、送戲下鄉。以菖蒲塘爲源泉,開展舞台劇《菖蒲塘村喜事》《菖蒲塘的春天》等文藝創作,由村民自導自演,生動展現了菖蒲塘村民們艱苦創業過上新生活的精彩故事,鄉村精神風貌、村民精神面貌顯著提升。(完)

責任編輯:共工社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