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展示中國企業的氣候行動實踐
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稱COP28)在迪拜舉行,盒馬作爲中國新零售企業代表,受邀參會并在“加強早期預警,提升氣候變化适應能力”的中國角邊會上發言。盒馬站在COP28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企業對氣候問題的積極性。盒馬聯合創始人、盒馬可持續發展部負責人沈麗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提升農業、産業和零售的氣候适應能力和共識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而農業作爲氣候影響最大的行業,解決農業氣候韌性問題是全球農業從業者共同的使命。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多種方式來推動農業和産業的氣候韌性。盒馬願意發揮零售企業的優勢,推動公衆更好的建立氣候共識,把商品作爲氣候教育的載體,幫助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建立氣候認知。 盒馬聯合創始人、可持續發展部負責人沈麗在COP28中國角邊會上發言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感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全球氣溫升高,幹旱、洪水和熱浪等頻繁交替,嚴重影響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産量,僅2018年,全球由于極端氣候導緻的農業損失就超過10億美元。WRI(世界自然研究所)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8年,中國農業因氣候災害遭受的損失累計達9760億元人民币,占全球糧食損失總量的55%。 在農業适應氣候變化方面,中國有着深厚的基礎和積極的實踐。中國自古就有研究氣候變化規律的習慣,探索出現代農業适應于不同地區的舉措,比如:北方幹旱地區通過滴灌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華南地區則通過稻魚、稻蟹系統來提高農作物産量,同時增加農民收入。此外,中國還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培育氣候适應性品種,利用數字化和精細化農業技術,來提升農業的氣候韌性。 盒馬正是用數字技術、新零售力量促進改善氣候的中國企業代表。盒馬把影響農業的關鍵因素拆解爲種子Seed、農業技術Technique、植保Plant protection、采摘和運輸Harvest四個維度,針對農業場景解決農業問題,探索了3套氣候适應性農業方法論:CRA氣候适應性農業(根據氣候條件選擇适宜品種,利用訂單農業輔助農業建立氣候适應性能力)、CDRP氣候災害适應性采購(在農業遭受氣候災害後快速響應,最大程度幫助農業減損),以及CDAA氣候災害适應性農業(在氣候災害發生後,輔助訂單農業體系,幫助農業恢複生産)。 在12月6日的中國角邊會上,盒馬展示了不少實踐案例: 内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的八大沙漠之一,炎熱的沙漠氣候給農業帶來巨大挑戰。2020年,盒馬向沙漠下了第一筆訂單,2022年,40萬顆貝貝南瓜從盒馬沙漠有機基地的200畝瓜田裏,登上了發往盒馬全國門店的物流車。今年,瓜田面積擴大到1000畝,從7月開始,甜糯可口的貝貝南瓜開始走上中國消費者的餐桌。沙漠貝貝南瓜的擴産,也成功驗證了盒馬在氣候适應性農業方面的設想。對消費者而言,沙漠貝貝南瓜美味又安全,而對當地氣候與環境保護來說,它的意義超越美味:每一株貝貝南瓜在成長過程中,都可牢牢抓住将近4平米的土壤以避免水土流失,消費本身成了一種實在的氣候行動。 應對突發氣候災害,盒馬也有能力用訂單農業的方式幫助減少損失,讓農業具備更好的韌性表現。2022年,一場突如起來的冰雹襲擊了北京平谷的桃園,原本期待豐收的桃農因氣候災害造成了600多萬的直接經濟損失。盒馬第一時間響應通過制定标準分級銷售“雹傷桃”标準,以及将外觀受損的桃子做成“凍幹桃脆片”的方式,幫助農民消化了被冰雹打傷的桃子,減少每畝鮮桃浪費400斤,幫助農民每畝增收1200元。 而此次亮相COP28的盒馬護象蜂蜜則折射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企業與公益機構的作用。今年3月,一款盒馬與IFAW(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聯手打造的、爲減緩雲南西雙版納地區人象沖突的限量版“護象蜂蜜”在盒馬上架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