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逾100萬家數商企業崛起 中國如何“乘”數據東風?
中新社上海11月25日電 (記者 鄭瑩瑩)“中國數據産業快速發展。據上海數據交易所研究,從2013年至2023年,中國數商企業數量從約11萬家增長到超過100萬家。”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25日在滬說。 當天,2023全球數商大會在上海開幕。劉烈宏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國家數據局将圍繞發揮數據要素乘數作用的目标,與相關部門一起研究實施“數據要素×(乘)”行動,從供需兩端發力,在智能制造、商貿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若幹重點領域,推動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相結合,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新應用、新治理。 何爲數商?劉烈宏指出,數商是一類不斷發展的經營主體,當前,各方普遍認爲數商是以數據爲生産經營關鍵要素的企業。 他用“動起來”“用起來”“聚起來”來總結不同類型數商企業的作用。具體而言: 服務型數商是數據流通的推進者,促進數據“動起來”,爲數據供需雙方提供可信的連接,推進數據高效地流動。 應用型數商是數據價值的轉化者,促進數據“用起來”,通過提供數據開發利用工具、數字化轉型服務等,幫助千行百業挖掘數據價值。 技術型數商是數據資源的開發者,促進數據“聚起來”,通過幫助各類經營主體更好地采集、儲存、管理數據等,讓分散在不同系統、平台的數據,彙聚成标準化、可流通的生産要素。 随着數據量增長,相關企業紛紛“入場”,數商崛起。以上海爲例,目前上海的數據核心企業突破1200家,數據核心産業規模超過3800億元人民币。 “數據在使用中一般不會發生損耗,反而越用越好,這突破了傳統資源要素約束條件下的産出極限,拓展了新的經濟增量。”劉烈宏說。 他指出,不同類型、不同維度的數據聚合後,量變可能引發質變,産生意料之外的價值。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江小涓在大會上指出,中國不僅是海量數據的生産大國,還是首個将數據列爲生産要素的國家。 她指出,中國數據交易還在嘗試、起步階段,大量數據在發揮作用,但目前數據交易所交易的數據還很有限。 她主張“場内數據交易”和“場外數據交互”并重,認爲除了關注數據交易所之外,社會層面、企業層面對數據交互也要加強關注。 “我們去看了一些目前應用智能技術的企業,感覺這些企業傾向于用數據交互的方式,拉通更大的産業生态圈,以支撐業務。”她說。 另外,她指出,伴随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社會将虛、實并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大模型所需要的海量和高标準語料庫問題需要得到關注,“對中文來講,挑戰特别大,如果我們沒有自己可信的、高質量的語料去‘喂’大模型,(未來虛拟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就會少很多。”(完)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