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動力
【專家視點】 作者:劉志林(甯夏大學前沿交叉學院文化旅遊研究中心副教授) 《“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依托工業生産場所、生産工藝和工業遺産開展工業旅遊,建設一批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不久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新一批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作爲一種新型旅遊業态,工業旅遊通過将廢棄工業遺産(遺址)轉化爲旅遊資源,豐富旅遊供給,傳承區域曆史文化,爲區域發展賦予新内涵。 發展工業旅遊會産生多層面的效應。工業旅遊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僅帶來直接經濟收益,爲當地商業和服務業創造更多機會,還豐富了遊客消費體驗。工業旅遊的發展促進了廢棄工業區域的生态修複和改善,通過改造老工業基地,提升生态環境質量,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态保護互動雙赢。這對于區域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工業旅遊也爲區域曆史文化傳承和展示提供了新平台,通過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産,區域獨特的曆史文化得以弘揚。這不僅有助于爲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還提升了區域文化軟實力,增強了文化認同感。 工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發揮區域協同效應,需采取綜合性策略。通過制定明确的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規劃,确保老工業基地得到有效保護并進行巧妙利用。同時,挖掘與工業相關的旅遊資源,包括曆史建築、生産過程展示和工藝制作體驗等,以滿足遊客對工業領域的興趣和消費需求。 實現工業與旅遊業相結合是一項系統工程。比如,針對廢棄工業區域,在生态修複方面,通過規劃和綠化等提升工業區環境質量,使工業旅遊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确保老工業基地的環境符合旅遊需求,爲後續發展創造條件。在産業鏈深度融合方面,建立工業與旅遊業的産業鏈機制,促使工業主題文化産品、工藝品制作和特色餐飲等相關産業協同發展,形成互相支持的産業鏈。在文化挖掘方面,注重對工業文化的傳承,通過展覽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介紹工業發展曆程,吸引遊客深度參與,實現文化與旅遊的良性互動。 同時,通過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工業旅遊,參與相關産業,實現共享發展。在深入調研、傾聽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支持工業旅遊發展的政策,包括激勵措施和财政資金支持,建立政府、企業、社區等多方協作機制,形成助推合力。這些措施有利于實現工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爲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動力。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3日 05版)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