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滬農商行被吐槽增持“不給力” 回購增持不如改善經營

2024-11-08 3382 來源:共工新聞網
今年以來,在“提質增效重回報”倡議下,上市公司紛紛祭出分紅+回購大招,往年極少出現的中期分紅,在今年卻十分普遍,尤其是上市銀行出手頗爲大方。

據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約有19家上市銀行中期分紅方案出爐,合計拟分紅(含已派息)金額超過2500億元,平均分紅率約爲28%。

滬農商行今年首度實施中期分紅,還創下了兩項“第一”:A股市場上“第一”家分紅的銀行;分紅比例達到33.07%、位列A股上市行“第一”。根據分紅方案,滬農商行對普通股每股派發現金0.239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23.05億元。

此外,滬農商行還推出了管理層增持計劃。今年9月滬農商行曾發布公告稱,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部分董事、監事合計 12 人計劃自 2024年8月19日起6個月内以自有資金增持不少于 550萬元的股份,拟增持公司股份價格不設區間。

最新披露的公告顯示,本輪增持計劃已經完成了60%。但細心的網友發現,董事長徐力僅拿出了6.63萬元買了1萬股,是本次出手增持的人員中買股最少的高管。有投資者甚至跑到“上市公司調研團”平台上發問“公司董事長增持計劃爲何行動緩慢?”

不過有時候也怪不得管理層,按滬農商行現在的股價表現,隔三差五就得來一次回購增持。

大股東管理層輪番增持

公開資料顯示,滬農商行于2021年8月19日登陸上交所主闆,發行價格爲8.90元/股,上市首日股價一度上漲至12.82元/股的高位。不過滬農商行上市即巅峰,上市第二個交易日就吃到了一個跌停闆,随後公司股價一路下滑,上市僅一個月就因爲連續 20 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每股淨資産觸發了“穩定股價預案”,于是一衆股東不得不下場增持,包括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等5位大股東合計增持7371.51萬元。與此同時,滬農商行的行長顧建忠與五位副行長在2021年11月增持了59.7萬股,增持金額約爲413萬元。

但這輪增持後,滬農商行股價依然沒有反應。2022年8月,滬農商行管理層再次下場增持,14名董高監增持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20.12萬股,累計增持金額679.01萬元。11月份,滬農商行股價再次因爲連續 20 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每股淨資産再次觸發“穩定股價預案”,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再帶着五位大股東合計增持3086.61萬股,合計增持金額1.74億元。

如此大手筆的增持後,滬農商行股價同樣波瀾不驚,并于2023年11月再觸發“穩定股價預案”,于是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盛集團資産有限公司和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三位大股東再次現場增持1488.66萬股,合計增持金額8698.7萬元,同時行長顧建忠與另外6位副行長下場增持82.04萬股,合計增持約480萬元。

這一輪增持後,滬農商行股價終于有所起色,2024年上半年累計上漲近50%,但這輪上漲主要受銀行股闆塊影響。在今年5月份過後,滬農商行股價再次走熊,8月14日一度跌至6.25元,随後在8月17日公司董監高12人發布自願增持計劃,目前這輪增持尚在進行中。而滬農商行目前股價爲8.15元/股,依然低于12.4元的每股淨資産值,未來不排除再出現管理層不得下場增持的情況。

回購增持不如改善經營

自上市以來,滬農商行大股東以及管理層已經進行了7輪增持,實際上增持已經相對給力了,但對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作用似乎并不大,投資者終究還是更看重公司的盈利能力、發展前景等基本面。所以,管理層費盡心機增持回購,不如把改善公司經營,增強投資者信心,由此提振股價,也可避免自掏腰包去買入股票來穩定股價。

滬農商行幾番增持下來,未能提振股價,主要也是受到公司業績影響。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滬農商行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别爲6.79%、7.03%、7.93%、0.2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别爲18.20%、14.25%、18.47%、0.62%,業績增速整體呈下滑趨勢。

今年前三季度,滬農商行實現營收204.8億元,同比增長0.34%;歸母淨利潤爲104.9億元,同比增長0.81%。其中作爲銀行的基本盤,滬農商行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了3.08%,而非利息淨收入則同比增長11.76%,成爲營收增長的動力。歸母淨利潤維持增長,主要靠降低撥備來實現。報告期末,滬農商行的撥備覆蓋率爲364.98%,較上年末下滑了40%。

 

責任編輯:李欣桐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