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中國網消息(周秋連、潘小星、王夫輝報道)煌煌中國史,上下五千年。從公元前2700年的黃帝時期開始,到2022年爲止,偉大的中華民族,已經走過了近五千年的發展曆程。如果我們再從今天向前推十年,從2013年開始計算,這十年的曆史發展軌迹,在中華民族的整個偉大征程中,就如一米直線中的零點二厘米,形容爲滄海之一粟,也恰如其分。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29.jpg

而今,黨的二十大已經閉幕。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目光,重新又聚焦到這短暫而又極具開創意義的十年。這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式意義。而對于中國航天歌唱家高謙而言,過去的十年同樣極不平凡,隻要我們略加梳理,便能明白時代發展之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巨大影響。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352.jpg

世紀夢想,爲蓬勃發展的航天事業歌唱

神舟十号,簡稱“神十”,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十艘飛船,也是中國的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飛船于2013年6月11日發射升空,并進入預定軌道;2013年6月23日,飛船與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兩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2013年6月26日,在内蒙古主着陸場安全着陸,完成飛行任務。國家航天局發表評論,認爲神舟十号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爲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号,也爲後續載人航天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認爲,以神舟十号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爲标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将全面進入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階段。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356.jpg

就在神舟十号載人飛船凱旋之日,高謙在北京舉辦了原創航天歌曲《太空之吻》的新聞發布會。解放軍總政歌舞團軍旅詩人、國家一級編劇、著名詞作家李幼容,遼甯大學作曲專業教授、著名作曲家陳滌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文化部原部長王春河,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原新聞中心主任呂曉戈,航天科技工作者、作曲家朱小泉等領導、專家、學者出席新聞發布會。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49.jpg

2017年7月18日,《太空之吻》奪得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大型群星文藝彙演金獎。在2021年“我們的聲音上太空”全國航天科普活動中,《太空之吻》榮獲一等獎,音頻作品搭載泰景四号01星于2022年2月27日11時6分由長征八号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53.jpg

如今,距離《太空之吻》發布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時至今日,每當回憶起歌曲在創作、發布及此後陸續獲得的多項榮譽,高謙都心懷激蕩。而在過去的歲月中,高謙創作演唱了一系列像《太空之吻》這樣經典的航天歌曲,如《我們是航天人》《我們爲航天事業獻身》《戈壁情·航天夢》等,被航天系統及社會各界廣泛傳唱。在每一次慶祝航天發射成功的重要曆史場合,每一次國家重大慶典和活動中,她的歌曲總是能給沉浸在幸福歡樂氛圍中的人們帶來新的激勵,爲和諧中華盛世中國寫下全新注腳。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04.jpg

出生于航天世家的她,自幼便深受父母及長輩親友航天精神的灌輸和指引,将畢生的歌唱事業與航天精神水乳交融,成就了當代航天女歌唱家的獨特魅力和時代精神。受中國航天精神熏染的她,爲每一次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新成績而歡呼雀躍;而中國航天在過去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恰恰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這偉大十年的真實映照,更是激發她音樂創作靈感的不竭動力和精神源泉。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08.jpg

家國天下,在艱難曲折的人生旅途成長

安樂亡國,多難興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要求全黨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擺在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首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00.jpg

正是懷着巨大的憂患意識,二十大精神要求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使命任務,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要牢牢把握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要求,深刻理解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圓滿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上來。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12.jpg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新的時代精神,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去深入貫徹落實,作爲深受當代航天精神教育熏染的高謙,更是身體力行,在發展航天歌唱事業的同時,一路負重前行,将時代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航天子女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在事業上,她爲航天而歌,熱情細膩,逐夢朝陽。在家庭中,她爲父母盡責,曆經坎坷,無怨無悔。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504.jpg

2005年10月14日,高謙的父親高慶遜同志逝世,自此,高謙一邊強忍悲痛,悉心照顧病重卧床的母親,一邊堅持原創航天歌曲的創作。高慶遜同志是航天專家,畢業于前蘇聯列甯格勒電工學院(世界上無線電的發明人A.C.波波夫曾任該學院的教師和第一任院長,1992年列甯格勒電工學院更名爲聖彼得堡電工大學)。他留學蘇聯期間成績優秀,上個世紀60年代回國,先後在北京、沈陽從事導彈研制工作。他将畢生精力奉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曾獲得中國第一屆科技大會三等獎,中國科協中國科技會堂專家委員會出版的《專家名錄》詳實登載了高慶遜的事迹。高謙的母親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離休幹部,畢業于軍醫大學,曾在航天系統職工醫院工作。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15.jpg

2011年,高謙接到父親留蘇同學、航天科技工作者、作曲家朱小泉阿姨的邀請後,她才從故鄉沈陽來到北京,将航天歌唱事業進行了升華。對此,她母親的意願是,這不僅僅是在繼承和完成父親的遺志,繼續讴歌航天事業,更是爲共和國航天事業做貢獻。此後8年間,她奔波于北京與沈陽之間,每個月都要回沈陽給母親辦理醫療方面的重要事宜,盡量多陪伴母親,爲母親盡孝。2019年年末,高謙母親的病情開始加重,期間,高謙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直到2021年老人家去世。十年風雨京華路,從北京到沈陽,高謙風雨兼程,陪伴母親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500.jpg

這樣的一份孝道傳承,既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積累的文明美德,更是高謙醉心于航天歌唱事業,在艱難崎岖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一路前行的精神動力。這不但契合二十大以來的中國精神和時代傳承,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離不棄傳承發展的脈絡所在。高謙正是這樣,以柔弱的身軀肩負起了家庭、社會和中國航天精神傳承發展的重任,在對家國天下的執着堅守中彰顯出一名中國航天精神傳承人的博大胸懷和高潔品性。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25.jpg

不忘初心,從追逐夢想的偉大征程起航

身爲中國當代唯一的航天歌唱家,高謙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十多年來,她除了專心于航天原創歌曲的創作演唱,更是常年深入一線基層,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爲社會各界獻上了一曲曲激情澎湃的原創航天歌曲,深得基層群衆的喜愛。作爲北京市的志願者,高謙經常率隊在節假日裏深入北京街道、航天社區爲居民,特别是離退休科技工作者演出慰問,爲老同志晚年生活帶來樂趣,既傳播了航天精神,歌頌祖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也爲實現航天夢、中國夢貢獻了文藝工作者的一份擔當與責任。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19.jpg

繼往開來,高謙對自己肩負的使命認識在不斷提升。她時刻關注中國航天事業新發展,深知二十大精神對中國航天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牢記初心使命,圓滿完成國家重大工程任務,全力以赴推動航天強國建設。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接續謀劃實施國家航天重大工程,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打造航天原創技術策源地,提升我國進入空間、利用空間和探索宇宙的能力。更要積極開展各項交流合作,使航天活動的成果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服務和增進人類福祉。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41.jpg

一路走來,癡心不改。不管是奔波在爲夢想前行的旅途中,還是在爲家爲國爲人民奉獻的征程上,高謙都時刻牢記中國航天精神永不服輸的曆史傳承,将自己個人的事業于家國天下的堅守中得到不斷升華。她深知,是這片古老的中華大地,是時代呼喚和人民重托,孕育了承前啓後、博大精深的航天精神。而正是這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時代精神,成爲她創作事業的沃土。立足于對中國航天精神的深刻感受和高度領悟,她的航天歌曲擁有了頑強的生命和活力,更具備了廣大的群衆基礎。爲時代而歌,爲航天而歌,爲人民而歌,是她全部生命的意義所在。

微信圖片_20221113215446.jpg

立足本職,展望高遠。高謙認爲,日新月異的時代,是中國人民展示群體智慧的搖籃;而對中國航天事業的執着熱愛,是自己創作航天歌曲,讴歌航天精神的動力源泉。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指示要求,站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全新發展時間節點上,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她要緊扣時代主題和中央精神,以進一步宣傳弘揚航天精神,爲航天事業放歌的戰鬥姿态,積極開展創作工作。用一首首全新的航天歌曲,讓全國人民更加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關注中國航天取得的新成就,讴歌時代,激揚士氣,聚焦發展,提煉精神,展現一名航天子女獨有的家國情懷,爲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熱情,爲航天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付出應盡的時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