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聞社香港電(丁穆松/李梓岚)4月18日上午,成都市老科協副秘書長李維嘉、服務“三農”工委主任餘建明與彭州市老科協副秘書長丁穆松、薛峰等一行前往彭州市麗春鎮黃鶴村,就科技支農助農及創建科技支農助農聯系點工作進行調研。

彭州市麗春鎮政府鎮長鄭傑、鎮老科協秘書長李梓岚等陪同這次調研。調研人員首先實地參觀了黃鶴村的萬畝糧經産業園、水霧培示範基地項目以及共享田園。鎮、村兩級負責人介紹了麗春鎮的農業産業結構、設施配套以及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情況。

随後,在黃鶴村老科協辦公室,麗春鎮黃鶴村黨委書記王雪梅就該村基本情況、老科協工作以及萬畝糧經現代農業産業園的情況做了彙報。麗春琪黃鶴村位于彭州市麗春鎮東北, 全村幅員面積5.6 平方公裏,1126戶,總人口4480人,耕地面積4800餘畝,土地肥沃;現黃鶴村主要以種植和養殖爲主。常年種植糧菜面積9000餘畝(含複種)。

該村老科協組織在彭州市、麗春鎮老科協的指導下常态化開展活動。在市政府及農業農村局支持下,黃鶴村牽頭打造了市級"萬畝糧經産業園區",重點發展"水霧培"和親子農場等共享經濟項目。園區位于天桂路中段,覆蓋四村全域,總面積14.82平方公裏,平原地貌特征顯著,具有區域代表性。李梓岚彙報了鎮老科協支持黃鶴村老科協開展科技支農助農及争創聯系點的工作情況。

鄭傑圍繞彭州市打造“立體山水彭派之城”的“六個一”,結合本鎮實際與當地農業産業布局現狀進行了彙報。彭州市老科協老專家、高級農藝師代秀蓉針對小麥和大蒜蔬菜種植技術,爲種植大戶和新農人提供了專業指導意見。 餘建明對黃鶴村“水霧培”現代化生态有機農業及科技轉化發展集體經濟表示贊賞,并就黃鶴村開展新農人農技培訓、培養農業機械化現代化人才、辦好科技培訓班、推進科技興農工作、建設好萬畝糧經現代農業産業園,以及争創成都市、彭州市科技支農助農聯系點等工作提出要求。

李維嘉最後講話,他對麗春鎮、黃鶴村老科協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說,麗春鎮和黃鶴村老科協擁有一個朝氣蓬勃的領導班子,有一支老中青結合、充滿活力且樂于奉獻的隊伍,還有一塊科技性綜合性持續性高的黃鶴村萬畝糧經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特别是2023年彭州市全市13個鎮(街道)、202個村(社區)實現了老科協組織建設全覆蓋,形成了顯著的輻射帶動效應。兩級老科協組織通過系統化的工作布局,成功打造出“政策引導-技術下沉-産業孵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其組織紮根基層、服務直插田間地頭、成果留在農村的實踐經驗,爲新時期老科協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鮮活樣本。

爲此,他提兩個建議:一是憑借麗春鎮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的優勢,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通過“農業 + 旅遊”模式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二是深度挖掘麗春鎮和黃鶴村的曆史文化,通過科技和文化賦能農業,提升産業附加值,形成差異化競争力。

2025年4月20日,共工新聞記者了解到,成都市老科協秘書處漆娟,彭州市老科協秘書處鄒燕茹,麗春鎮副鎮長高睿翔,黃鶴村黨委副書記何濤,村委會副主任胥幫明、村老科協會長夏興全及鎮、村老科協相關人員、家庭農場業主、新農人代表近20人參加了此次調研座談。

作者:丁穆松 李梓岚

供圖:彭州市老科協、麗春鎮老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