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币較早的國家之一,縱觀中國的貨币發展曆史,因社會變革與朝代更叠,先後鑄造、印制的貨币品種堪稱世界之最。

▲新莽刀币

中國古代的貨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初統于赢秦、終統于漢武、改革于初唐、騰飛于北宋、盛行于大元、完善于朱明、沒落于晚清。

▲唐開元通寶

本書從中國貨币的起源開始,按照中國曆史紀年順序,分别介紹古代各朝代主要的經濟與社會基本情況,鑄造發行的貨币、貨币制度的變革、貨币流通的結果。

▲北宋大觀通寶

對主要流通的貨币材質、版别、錢文進行分别介紹,對貨币流通的範圍、社會曆史作用進行分析。着重從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背景下去了解貨币鑄造發行的原因與結果,把握貨币流通與經濟社會存在的必然關系。

▲金承安寶貨

本書從貨币的起源到國民經濟“十二五”時期(夏代—2015年),涵蓋中國貨币的起源、發展、統一、變化的曆史過程,中國貨币制度變革的進程,貨币在從古代到今的各個曆史年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既包括貨币實踐也介紹了各個時期主要的貨币思想觀點與貨币理論以及圍繞貨币的發行與管理所展開的争論。

▲2000年發行的迎接新世紀壹佰圓塑料紀念鈔

本書不僅對各朝代主要鑄行的金屬貨币進行介紹,而且還從經濟社會背景中考察分析其産生的原因、流通的效果。對于中國古代重大的貨币變革、民國以後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的貨币制度改革,分析原因、方式及意義。重點介紹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戰争中産生的紅色政權貨币及人民币的流通,對于革命鬥争勝利和新中國建立的積極作用。

▲冀南銀行1948年伍佰圓券

▲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光艮(銀)代用券1949年五分券

本書根據文字相關内容,選擇有代表性的金屬鑄币、紙币、金塊、銀錠及人物圖片插入有關章節之中,使讀者在閱讀文字内容時,通過相關圖片加深對有關貨币的了解與把握,同時通過圖片感受與欣賞中國貨币展示的錢名、文字、書法、繪畫、紋飾、圖像、印刷中的美學特征,金屬鑄币技術與印刷工藝的發展變革、各類不同貨币中所體現的豐富多彩的貨币文化。

▲《第三套人民币紙币壹圓券(女拖拉機手)

票樣(中國人民銀行)

本書以詳實的資料、簡潔的内容、全面的介紹、系統的論述、重點的探讨和圖片的展示,讓讀者一書在手,縱覽中國貨币的發展變革曆史,了解中國貨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曆史作用。

《中國貨币簡史》由 孟建華着,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孟建華,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研究員,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貨币金銀處處長兼南京鈔票處理中心主任、中國錢币學會理事,江蘇省錢币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出版《中國貨币政策的選擇與發展》《中國近代貨币流通思想與實踐》《中國現代貨币流通理論與實踐》《孫中山貨币流通思想與實踐》《金融白話》《洗錢與銀行業機構反洗錢》等專着,發表數十篇金融理論與實務及中國貨币史研究方面的文章。在數所高校開設《中國貨币史》通識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