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9日电  喀什的夏日阳光洒在喜庆的宴会场,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新疆项目部属地资料员迪丽努尔的婚礼正在这里举行。当新郎牵着她的手走进殿堂时,项目部代表、业主和监理单位组成的祝福团,用掌声为这位维吾尔姑娘送上跨越民族的祝福。这场婚礼不仅是个人幸福的庆典,更成为中交一航局扎根新疆、融入当地的生动缩影。
婚礼现场,木卡姆乐声悠扬,取代了传统的司仪仪式。迪丽努尔的姐姐古再丽努尔身着绣花礼服,将项目部代表引至贵宾席,端上油润的抓饭和香甜的葡萄干。当手鼓声响起,全体宾客自发围成圆圈起舞,没有专业舞者,只有发自内心的欢庆。项目部员工初时羞涩,但在当地人“怎么跳都可以”的鼓励下,很快融入舞蹈的洪流。这种以舞代言的祝福方式,让建设者们深刻体会到维吾尔文化的热情与包容。
婚礼高潮时,主婚人展开一丈红绸,新人各执一端旋转起舞,宛如沙漠中共生的胡杨。这个名为“喜结连理”的仪式,象征两家人血脉相连。项目部代表发现,这与工程建设中“紧密连接”的理念异曲同工,正如钢筋水泥构筑物理桥梁,红绸舞蹈编织的是情感纽带。
合影环节,迪丽努尔向亲友详细介绍每位同事。令人触动的是,许多当地人熟悉地指着工装说:“这就是帮助咱们种枸杞的中交蓝!”过去三年,项目部在喀什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开垦戈壁种植百余亩枸杞林,为低保户送去生活物资,提供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中交蓝”标识成为当地人口中的温暖符号。
婚礼虽落幕,但融合仍在继续,中交一航人建设的不仅是工程,更是信任与友谊。当大家随着手鼓节奏起舞时,就是用最质朴的方式,书写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篇章。真正的融入,是尊重文化差异,共建美好生活,正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在丝绸之路上绽放绚丽光彩。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