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9日电 (二公司 黄宁)秋日午后的阳光把项目部后院的小球场晒得暖洋洋,草皮上几处斑秃露出泥土,边线还是用石灰粉画的歪歪扭扭的线条。穿红色队服的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天天高速小李刚想带球过人,脚下一滑差点摔个趔趄,惹得场边同事笑作一团;蓝色队的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滁合高速老徐更是出了一个乌龙,明明要传球给队友,足球却直接滚向了自家球门,他自己也愣了两秒,随后挠着头跟着大家一起笑。没人在意动作标不标准,有人射门时力气太大踢飞了球,有人防守时只顾着追球却忘了位置,但每个人都跑得满头大汗,脸上挂着藏不住的笑容,连场边递水的同事都跟着凑趣喊 “加油”,这不仅是比赛,更是项目部员工融聚团魂的生动注脚。

天天高速项目部作为一支深耕于安徽线性市场的专业化团队,2020年中标无岳高速项目,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团队在山区酣战三年之久,结下了战友般的情谊。随着后续滁合高速项目和天天高速项目的陆续中标,这支队伍分别奋战于桐城、滁州、安庆三个城市,同时进行收尾、进场、大干的不同阶段。

当下无岳高速和滁合高速已经顺利通车,分别三年的战友终于将再次齐聚一地,项目的团队也加入了新面孔,党支部书记田夫忠和员工日常闲聊时,了解到很多人虽然同处一个项目部,但只知道同事的名字,对甚至面貌和性格都了解,心中便暗下决心,要让整个团队再次融于一体。

网上看着“苏超”足球比赛火爆全网,田夫忠也常感叹,在一场场城市足球比赛的交锋里,认同感在一次次“为家乡而战”的呐喊中不断被放大,汇聚成震撼人心的集体共鸣。那我们能不能举办一场属于“筑港人”内部的“皖超”,用足球来“心连心”,田夫忠盘算着。

项目部驻地后那片废弃足球场,原本杂草快没过脚踝,球门只剩锈迹斑斑的铁架子,地面坑洼得能崴到脚。可这难不倒天天跟钢筋水泥打交道的团队——测量队的师傅们拿着卷尺,用白灰在地上画出歪歪扭扭却笔直的边线;几个年轻小伙扛着锄头,蹲在地上一点点刨掉疯长的野草,连带着把坑洼处用沙土填平,没半天工夫,原本荒草丛生的球场就有了模样,虽然没有专业草坪,没有标准球门,但踩在平整的地面上,看着自己动手收拾出的“赛场”,大家都忍不住踢起了石子,盼着比赛赶紧开始。

“皖超”要办的消息刚在微信群里发出去,办公室门口前的报名板前就围满了人。测量队的老张刚从工地回来,满手还沾着水泥灰,就挤到板前大声喊 “我报前锋,年轻时我能跑全场”;几个刚入职的年轻技术员更积极,不仅自己报了名,还拉着同宿舍的同事一起组队,手里的笔在报名表上飞快写下名字,生怕晚了没位置。连平时不爱运动的资料员小高都举着手问 “替补算吗?我也想凑个热闹”,原本预计二十人的名额,没到半天就写满了两页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比赛细节,整个项目部都飘着一股期待的热闹劲儿。

随着田夫忠吹响哨子,比赛总算开场了。没人讲究战术,拿到球就往前冲,工程部的老魏刚带着球跑两步,脚下一滑连人带球摔在草地上,还没等起身,对面队的小伙子就伸手把他拉起来,俩人笑着互相拍掉身上的土。没人在乎比分,跑累了就随便找个人换下场,替补队员早就举着手喊 “让我上让我上”,连场边递水的同事都跟着喊加油,整个球场满是笑声和欢呼声。

比赛结束,大家不管输赢,都勾着肩膀往食堂走,一场球下来,平时各忙各的同事熟络了不少,连说话的语气都亲近了,把大家的心紧紧拧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