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8日电 在西高地哈根市蜿蜒的山路上,一条42.8公里的城市道路正悄然延伸。这条由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承建的双向车道,不仅连接着20余个村落,更串联起当地教育的未来。项目工会主席闫嘉彬在首次勘探时便注意到沿途多所中小学校,由此开启了一段“筑路+育人”的双向奔赴。

项目启动初期,“蓝马甲”志愿服务队对沿线3所学校进行走访调研。他们携带文具和体育用品,深入贫困家庭劝说辍学儿童返校。志愿者的一句“我们能为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工资足够孩子上学”打动了许多父母。最终,11名孩子重返校园,他们的笑声成为工地旁最动人的伴奏。

施工进入大干阶段时,外籍工程师莱森发现孩子冒险穿越沥青摊铺区。安管员刘顺年虽加固围挡,但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闫嘉彬提出根本解决方案:“安全教育必须进课堂。”团队迅速覆盖全线16所学校,技术员韩昌洪用温度计演示沥青高温危险,情景剧教会学生双语交通指令。四年级学生利普森课后主动维持校门秩序,印证了教育的深远影响。

毕业季时,哈根高级中学邀请项目部参加典礼。项目部团队连夜分析用工数据,确定机修、试验、测量等人才缺口方向。典礼上,他们展示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图片,属地员工分享成长故事,引发学生阵阵欢呼。项目部与学校签订就业互助协议,承诺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实习,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

阳光透过棕榈叶洒在蓝马甲上,这条道路不仅铺就了交通网络,更浇筑了人才成长的基石。正如闫嘉彬所言:“我们建的不仅是路,更是未来。”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在巴新的实践证明,真正的工程建设,永远与属地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