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移动新媒体

【共工新闻网评文章】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再焕新彩:冷链物流激活跨境贸易新动能

2025-07-30 来源:共工新闻社

共工新闻社7月30日电(评论员 刘锦波)七月盛夏,中老铁路迎来跨境运输的"黄金时刻"。随着泰国榴莲日均运量突破1400吨、同比激增200%,这条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钢铁动脉,正以冷链物流为突破口,书写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时效革命:26小时直达重塑供应链格局。榴莲作为"娇贵"的热带水果,对运输时效与温控精度近乎苛刻。铁路部门以科技创新破解难题:通过优化"澜湄快线"班列开行方案,实现单日最高6列的密集发运;运用背包式冷藏集装箱构建"移动冷库",配合磨憨口岸智慧化改造,将泰国果园到昆明市场的全程运输压缩至26小时,较公路运输效率提升300%。这场"时效革命"不仅让中国消费者品尝到更新鲜的东南亚水果,更推动区域供应链向精细化、高价值方向升级。

双向奔赴:冷链专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数据见证着通道的蓬勃活力:7月以来,中老铁路跨境货物总量突破20万吨,其中冷链运输占比超80%。这条"热带水果走廊"与"中国制造出口通道"的双重属性日益凸显——东南亚的榴莲、山竹、龙眼通过恒温班列直抵中国腹地,中国的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果蔬产品则借力返程专列开拓东南亚市场。中铁特货公司的专业化运输装备,正将地理距离转化为贸易机遇,让"买全球、卖全球"的愿景照进现实。

智慧赋能:硬核科技打造高效物流生态。在昆明鸿运国际物流港,一场静悄悄的"物流革命"正在发生。铁路部门创新空箱排送机制,通过"站外站"模式实现集装箱"即到即卸、即空即走",周转效率提升40%。这种"绣花功夫"般的精细化管理,折射出中老铁路从"通得了"向"通得好"的跨越。智慧口岸系统、北斗定位追踪、全程温控监测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数字化物流生态,为跨境贸易注入确定性保障。

未来已来:冷链专列驶向"一带一路"新蓝海。当榴莲的香甜弥漫在昆明街头,当中国新能源客车穿梭在万象街头,中老铁路已超越单纯的基础设施范畴,成为区域经济融合的"黏合剂"。铁路部门持续优化冷链运输方案,不仅是对"民心相通"的生动诠释,更是对"硬联通"与"软联通"协同发展的深度实践。随着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条黄金通道必将承载更多元的商品、更紧密的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下鲜活注脚。

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钢铁驼队畅行无阻",中老铁路的冷链专列正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跑出开放共赢的"加速度"。当科技赋能遇见开放胸怀,当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这条贯通南北、连接内外的钢铁动脉,必将为区域繁荣注入持久动力,在"一带一路"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代印记。

作者:刘锦波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


 

责任编辑:李晓彤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 主办:共工新闻社新媒体中心

关注X(原推特)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