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马来西亚10月27日电 金秋时节的沙巴州海面上,亚洲象号绞吸船的巨大铰刀缓缓沉入碧波,标志着ESTEEL矿石码头(一期)疏浚工程正式启动。这座由中交一航局一公司马来西亚矿石码头项目部参建的40万吨级深水港,即将改写东南亚大宗商品贸易的航运地图。
疏浚作业如同对海洋进行显微手术:岸坡修整需精确剥离38.42万立方米淤泥,后续将完成总计480万立方米的航道拓深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形容:“我们要在保持海底生态平衡的同时,雕琢出能容纳巨轮通行的水下走廊。”施工团队采用差分GPS定位系统,使挖泥精度控制在厘米级,并同步开展珊瑚移植计划,将受影响珊瑚迁移至生态保护区。
面对跨国设备调遣挑战,项目部搭建了实时协同平台,马来西亚籍拖轮负责船舶引导,中国自主设计的绞吸船担当主力,新加坡环保机构提供淤泥处理方案。这种“三国协同”模式,使船舶进场效率提升40%,更创下7天完成所有海事审批的纪录。现场负责人表示:“我们像指挥交响乐团,让不同国籍的设备奏出和谐乐章。”
项目创新采用“环保疏浚”工艺,通过管道将淤泥直接输送至指定吹填区,避免二次污染。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码头建成后将服务ESTEEL绿色钢铁产业链,使铁矿砂直接对接生产基地,减少中转运输碳排放。当地工程师评价:“这不仅是港口,更是低碳经济的基础设施。”
作为马来西亚首个40万吨级散水码头,该项目将使沙巴州跻身全球大宗商品枢纽俱乐部。其深水航道可满足Valemax级矿砂船全天候靠泊,预计每年为当地节约物流成本3亿美元。当第一船铁矿砂明年抵达时,东南亚资源贸易的版图将悄然重构。
绞吸船的轰鸣声惊起海鸥群飞,在这片曾经静谧的海域,一条通向世界的钢铁丝绸之路正在浪花下延伸。
 







 
 海报分享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