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爲老百姓利益着想

共工日報社-共工網(通訊員 馬吉成 李祥明)近兩年,黑龍江省寶清縣夾信子鎮三道村黨支部書記、緻富帶頭人劉俊龍開辦水稻加工廠,帶動村民共同緻富,赢得了村民的好評。

去年秋,記者來到了三道村,看到一望無垠的黑土地上,整齊劃一的稻田阡陌縱橫,一片綠蔭,水稻長勢喜人。陪同記者采訪的夾信子鎮人民政府宣傳幹部介紹說,三道村作爲夾信子鎮比較大的水稻種植村,具有多年種植水稻的經驗,而且又地處富硒帶,稻米加工業很是紅火。

全力以赴爲老百姓利益着想

記者在村東的鑫源米廠見到了這家米廠的經理劉俊龍。他向記者介紹了2006年成立米廠的原因。“咱們這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我們本地水稻面積也不少。大家沒有集中統一管理,我就想建個米廠,爲了大夥利益增收。”劉俊龍說。

劉俊龍告訴記者,三道村2021年共有水田2000多畝,旱田5000多畝,水稻種植面積在夾信子鎮也是比較多的,現在種植的水稻品種主要有牡丹江29、龍粳21和黑粳等圓粒水稻。雖然經過一夏天的幹旱天氣,但整體長勢還是不錯的。水稻收成好,村民的收入也能更高一點。

米廠效益還算可以,每年增收應該是在20萬元左右。在我這裏打工,每年每名工人收入也在1萬多塊錢到2萬多塊錢。他們也種地,每人都有旱田、水田,在不耽誤種地前提下。

全力以赴爲老百姓利益着想

劉俊龍告訴記者,盛夏初秋季節是米廠的淡季,一般這個時候隻有二三人在廠看護機械,等到晚秋和春天,米廠進入旺季,用工就更多了,即便是比較現代化的機械,也需要5到7人。所以說,一般來說,春天時候米廠更爲忙碌一些。劉俊龍介紹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你像包地、種子、化肥、農藥,這不都得用錢嗎?所以說每年春天收購的量比較大,因爲啥?一開始不想賣,等一等價,等春天價格高了随時就賣了。再一個是管理方面,水分大一點,管理不好,糧食容易變質,水分大就不行了,到春天種地前基本上就都賣完了。

劉俊龍告訴記者,自己是2017年入黨的,2021年春天當選爲三道村黨支部書記的。作爲一名共産黨員,劉俊龍首先回憶起2019年秋天,三道村遭遇特大洪水時候的情景。那年水田沒少淹,旱田也淹了一部分,損失慘重。上邊優惠措施也好,補助了一些困難戶,咱們還是在黨的領導下,政策還比較好。劉俊龍說,由于當時黨支部書記是李金峰,三道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洪澇災害,幸虧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幫老百姓渡過難關,解決了難題。同時,記者聯系的63兔友群、聯友農林産品有限公司、恒遠教育等好心人也爲村民送來了解決難題和恢複生産的啓動資金,幫助受災重的部分農戶擺脫了困境。

記者了解到,鑫源米廠2008年就注冊了“慶農香”系列産品商标,企業效益逐漸好轉。自從擔任村支書以來,由于很多時候需要把自己的精力投放到村民身上,照顧自己産業的時間明顯不夠,也的确影響了自己的收入,但是劉俊龍表示自己并不後悔。“你要說不影響那不現實,指定是有一定影響。但是我感覺咱們得爲大方向着想,這是大夥認可,我們要全力以赴爲老百姓利益或者是前景着想,咱們也不能爲了自己,因爲啥?咱們站在這個角度,咱們得把這個政治方向把好,放在第一位置。”劉俊龍說。

劉俊龍告訴記者,現在鑫源米廠的産業覆蓋範圍已經擴展到周邊村屯,而不限于三道村一個村子,每年深秋季節,幾千平方米的廠區院裏堆滿了收來的水稻,門前送水道的車輛排出很遠,每年收購水稻一般都在3000噸到5000噸之間,由于離農民家裏比較近,減少了農民的運輸成本,農民收入提升很快。

談到自己下一步爲百姓服務,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的做法,劉俊龍表示:我準備今年想發展點優質品種,讓大夥種一下,大夥的利益在先,是不是?咱們得爲老百姓着想,把優質品種放到農戶手中,讓他們種植,管理方面咱們互相調節,要求嚴格一點,這樣增收的比例比較高,價格也能上去,農民也可以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