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報社-共工網訊(李生)爲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更好的宣傳和普及《文物保護法》,增強民衆對文物保護的意識,同時,也爲了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認同感,由鹽源縣文廣旅局主辦,鹽源縣收藏家協會承辦的“保護文物,人人有責”普法宣傳暨漢服推廣活動于8月6日下午在泸沽湖鎮舉行。



活動開始之前,在泸沽湖鎮摩梭博物館二樓會議室内,舉行了鹽源縣收藏家協會漢服專委會成立大會。會上,縣文廣旅局副局長向明東、李輝,辦公室主任劉洪,商貿局副局長蘇聯發,分别對文物保護的重要性發表了講話,對收藏家協會今後的工作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收藏家協會會長賀開宇,漢服專委會會長劉娟,副會長羅建琳等發言。尤其是羅建琳在講到漢服不被很多人認可,甚至受到嘲諷的時候,更加激發了她推廣漢服的決心和信心,激動的幾度哽咽,熱淚盈眶。



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漢服專委會成立大會結束後,身着漢服的會員們在摩梭博物館門前舉行了文物保護普法宣傳,前來參加活動的人數達到300多人。活動中,會員們向前來參加活動的群衆發放文物保護宣傳資料300餘份,向群衆贈送了協會自購的衣服160餘件。

很多外地的遊客被深深的吸引,不時的駐足拍照留念,會員們熱情的爲大家講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漢服的種類、禮儀風俗、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等。



“你們收藏家協會這次搞的文物保護普法宣傳和漢服推廣活動太好了,希望你們經常來我們泸沽湖搞這樣的活動。”布樹村的村民曾格科高興的說道。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寬袍廣袖,羅裙飄飄,一針一線,一紋一飾,都是文化信仰的體現。漢服展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審美情趣,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載物。



晚上七點半,在摩梭族的篝火晚會開始之前,看台上座無虛席,會員們爲觀衆進行了大型的漢服服飾和禮儀展示。

着一襲漢服,跨越千年時空。霓裳未央,漢妝潋滟,微風習習,裙裾飛揚,伴随着古典的音樂,身着漢服的女生們舉手投足間盡顯溫婉;洞箫聲聲,折扇翻飛,換裝後的男生們潇灑與儒雅并存。

整場展示赢得了現場觀衆陣陣的掌聲,最後會員們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感染了現場所有的觀衆,大家紛紛起立一起高歌,把整場活動推向了高潮。


 


活動結束後,會員們向觀衆發放文物保護宣傳資料500餘份。通過此次宣傳推廣,極大的增強了廣大人民群衆對文物保護的認知性,同時也增強了群衆對中華傳統美德及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讓更多的人了解漢服、喜歡漢服,了解漢文化,營造一種識禮、懂禮的文化氛圍,彰顯中華文化魅力,成爲這次活動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