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香港4月29日电(高宝玲 华钧松)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营造浓厚的警营文化氛围,结合“双争”“四有”主题活动,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开展“书香润警营 阅读砺初心”主题读书活动,让全局民辅警在油墨书香中开启一场“充电赋能”之旅。

活动中,民辅警通过“沉浸式”阅读《红岩》《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文学作品以及红色书籍,在字里行间感受知识的力量。大家还结合自身工作与生活经历,积极撰写读书心得,畅谈在书籍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争做“四有”民辅警,为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民辅们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淬炼忠诚之光

——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冰城公安的钢铁担当

东风派出所民警姜可心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在熔炉中百炼成钢的精神,恰如哈尔滨公安队伍在新时代淬炼出的忠诚品格。这座冰雪之城的人民卫士们,用热血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浇筑平安之基,以匠心在万家灯火里镌刻为民初心,让钢铁意志在松花江畔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千锤百炼铸就忠诚铁骨

钢铁的锻造需要经历1600℃高温的淬炼,正如户籍窗口在平凡的岗位上中展现的极致追求。道外分局东风派出所的户籍民警赵新锋、王慧每天面对着群众各种复杂棘手的问题时,始终如一地用饱满的热情,微笑着为群众答疑解惑。有一次,一位聋哑老人前来办理户口,民警赵新锋一笔一划地写下办理流程和需要准备的材料,十分耐心地为其办理。老人拿到户口时,激动地握住了民警的双手表示感谢。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冰城公安的各个岗位上演,在方寸窗口,在接警台边,在巡逻路上,用无数个平凡的瞬间拼接出平安冰城的壮丽画卷。

赤诚之心熔铸为民情怀

钢铁的锻造需要经历1600℃高温的淬炼,正如东风派出所民警苏仲浩和辅警刘威在日常工作中展现的极致追求。民警苏仲浩负责的百菜社区人员复杂,治安管理难度大,但是他从未抱怨,每天都会穿梭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为了降低社区的盗窃案件发生率,他不知疲倦地向居民宣传防盗知识。在他的努力下,社区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工作的执着与担当。当辖区某小区的水管爆裂导致长时间停水时,辅警刘威的担当如同冬日暖阳穿透冰层。他第一时间联系供水公司,得知是供水主干道爆裂,维修需要较长时间。为了解决居民的燃眉之急,刘威又马不停蹄地联系政府和社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居民解决临时供水问题。在刘威的不懈努力下,消防部门及时进入小区,为居民解决生活用水。考虑到年龄大的老人拎水不便,刘威又不辞辛苦地和物业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地帮老人把水送到家中,确保居民的用水需求。

时代熔炉锻造精神丰碑

钢铁的锻造需要经历1600℃高温的淬炼,正如辅警张群在亚冬会安保任务中展现的极致追求。当国际赛事的安全重担落在这位年轻辅警肩头时,他像对待精密仪器般雕琢每个细节。他的笔尖在深夜的台灯下划过千百次,那些被磨破的执勤靴丈量过场馆的每寸地面,指尖抚过安检设备的每个零件,连消防通道门锁的转动次数都化作肌肉记忆。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恰似保尔在修筑铁路时与严寒搏斗的执着,将责任熔铸成守护平安的钢铁长城。

暮色中的哈尔滨,警灯闪烁如星辰。书中的保尔教会我们,钢铁的硬度源于千锤百炼,我认为,藏蓝的担当源于“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坚守。当我们翻开泛黄的书页,看到的不仅是文字的力量,更是精神的传承。冰城公安的民警辅警们,正用日复一日的淬火磨砺,将信仰锻造成守护城市的钢铁长城——他们在严寒中挺立,在细节中钻研,在平凡中坚守,如同钢铁般在时代的熔炉中熠熠生辉。

墨香里的坚守与荣光

黎华街派出所民警张更新

翻开《把信送给加西亚》,罗文穿越战火、跨越险阻,将信件送达的故事震撼人心。书中的故事围绕着美国与西班牙战争前夕,如何在千钧一发之际向加西亚将领送出一封信展开,所展现的忠诚、担当和使命感,至今仍给我以深刻的启示。

《把信送给加西亚》传达了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忠诚、责任、以及使命感。罗文面对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时,表现出的无畏精神与坚定信念,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反思。书中向读者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理念:在工作中,尤其是在职责与义务面前,成功的关键离不开个人的执行力和使命感。这恰似冰城公安镌刻在血脉中的忠诚与信仰,剑锋所指、使命必达。

这不禁让我响起,在寒冷的冬天,暴雪突袭冰城,交警战友们走到街道上、高速上指挥交通。当在高速上有多人被困事,他们顶着刺骨寒风赶赴现场,彼时气温已降至零下30度,狂风裹挟着冰雪拍打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痛。他们连续奋战多个小时,直到所有车辆顺利离开、道路恢复畅通,每个人的睫毛挂满冰霜,手脚早已失去知觉,却仍坚持完成收尾工作。这与罗文在各种困难下坚决完成任务的忠诚如出一辙,同样闪耀着为理想与责任献身的光芒。

罗文的担当精神,也体现在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中。社区民警一般负责的辖区流动人口多,事项繁杂。为了守护辖区稳定,他们充分发挥智慧,例如我们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徐新,他建立了一份档案本,记录群众的每一个诉求。有一次,两户邻居因房屋漏水问题发生激烈冲突,徐哥连续一周往返协调,不仅联系物业维修,还帮忙联系专业人员鉴定损失,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他说:“群众的事无小事,多跑几次腿、多说几句话,总能把问题解决。”这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执着,正是对“担当”最好的诠释。

还有我们所里的治安案件队民警盛石磊,在群众报警遭遇电诈警情后,他积极与报案人进行沟通,了解到这是一种冒充“淘宝电商客服”的诈骗方式。此时,他昨天刚值完一个24小时的班,但他果断放弃了个人休息,也没有把案件转交到其他民警手里,而是立即启动紧急止付程序,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控,争分夺秒的与时间赛跑,历经20余小时的追踪,终于成功拦截住了大部分的被骗资金。报警人得知自己的积蓄大部分被追回,激动地眼泪滑落而下,并送来了一面锦旗,对他表示感谢。这面锦旗不光代表着一份荣誉,更是意味着人民群众对我们冰城民警的信任。

《把信送给加西亚》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面镜子。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要以书为鉴,不光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将书中的精神力量融入日常工作,同时也要在工作中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道路上,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民警的铮铮誓言。

警徽闪耀处 平凡亦英雄

——读《警动全城》有感

东莱街派出所民警张誉方

翻开常书欣的《警动全城》,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向基层民警生活的门。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超级英雄,只有一群在琐碎与危机中坚守的普通人。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的屏障,用赤子之心诠释“人民警察”四字的重量。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警匪题材小说,更是一曲献给新时代民警辅警的赞歌。

忠诚履职:在平凡中书写不凡

主人公周六一的成长轨迹,正是无数基层警察的缩影。从初入警营的“菜鸟”到独当一面的骨干,他经历了迟到、被质疑、面对复杂警情的手足无措,却始终秉持着“用所学服务于民”的初心。书中一幕令我动容:周六一在堵车时偶遇持刀伤人的疯子,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协助同事制服歹徒,尽管彼时的他还未正式上岗。这种本能般的责任感,映射出警察群体刻入骨髓的职业信仰。

现实中,冰城公安的民警同样以行动践行着这份忠诚。我曾听闻一名社区民警十年如一日走访辖区,熟记每户居民的家庭情况,甚至能通过脚步声判断独居老人是否安好。这份“平凡”的坚守,正如书中教导员姜汉山所言:“每一件小事背后,都可能藏着危险与救赎。”

专业精进:智慧警务守护平安

周六一的计算机专业背景,为传统警务注入新活力。他通过天眼系统追踪嫌疑人、分析数据锁定诈骗团伙,展现了科技与警务结合的强大力量。书中一个细节令人深思:胡亮将十年案卷交给周六一时感慨:“办案方法随时代而变,但警察的敏锐与责任心永不过时。”这恰如冰城公安近年来推行的“智慧警务”改革——从无人机巡逻到反诈大数据平台,技术迭代的背后,始终是民警们对“守护”二字的执着追求。

人性温度:警徽之下亦见柔软

警察并非冰冷的执法机器,《警动全城》用细腻笔触刻画了他们的情感世界。胡亮自费为瘦弱的周六一购置防刺服,只因“保护自己才能保护他人”;所长默默安排牺牲辅警的遗孀在食堂工作,用最朴素的方式延续战友的情义。这些细节让人看到,铁血警营中流淌着温暖的人性之光。

书中辅警李华的形象尤其令人感慨。他渴望转正却疏于学习,最终在周六一的帮助下重拾信念。这让我想起冰城一位辅警在暴风雪中连续执勤12小时,冻僵的双手仍紧握指挥棒。事后他说:“辅警也是警,只要穿着这身制服,就要对得起头顶的警徽。”这种职业认同感,正是书中“警民鱼水情”的现实注脚。

一名老刑警曾告诉我:“穿上警服那天,我就明白,这身衣服是百姓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枷锁。”这种自我约束的力量,正是《警动全城》试图传递的核心——警察的荣耀,源于对初心的坚守。

合上《警动全城》,深夜派出所办公室里依旧明亮的灯光、民警们布满血丝却坚定的双眼,久久萦绕心头。书中写道:“执火炬于黑暗中行走,才能照亮期待光明的角落。”现实中,冰城的街头巷尾,无数“周六一”“胡亮”正用脚步丈量平安,用平凡铸就伟大。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小说般跌宕,但正因真实,更显震撼。此书不仅让我读懂警察的艰辛,更让我坚信:所谓英雄,不过是选择在平凡岗位上竭尽全力的普通人。而这份选择,足以让警徽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作者:高宝玲 华钧松

供稿: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