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去吃個螺蛳粉,竟成了他人圍觀的對象。

近日,福建漳州某螺蛳粉分店店主,被指長期截取女性顧客的監控視頻畫面,大肆開黃腔及造黃謠。9月4日,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回應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稱,已對此事介入調查。

目前,在更多網友聲讨之下,該店主再次緻歉稱,這件事是自己和最好的兄弟兩人不道德的行爲導緻,身邊人也受到牽連,希望向被偷拍的女顧客當面道歉,後續将把兩家分店鋪轉讓。

和自己“最好的兄弟”一起幹的,這“兄弟倆”真是臭味相投。開店做生意,對顧客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如今原本的生意都幹不下去了,店主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在一般的市場經營理念裏,“顧客是上帝”被反複提及,這一說法意味着,顧客的利益和滿意度應當是首要考慮的,以此表示對顧客的極高尊重。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門店,顧客都是市場基礎,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此次涉事店主,拿顧客開涮,毫無敬畏之心,在群内發女性顧客監控視頻截圖,并用污言穢語對其品頭論足,違背基本的商業倫理和經營原則,丢了生意飯碗,也算咎由自取。

需明确的是,把監控視頻截圖發到網上是涉嫌違法的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公民依法享有隐私權。如果視頻截圖包含他人的隐私信息,如個人身份信息等,且未經該人同意就進行傳播或使用,這可能構成對他人隐私權的侵犯。

監控視頻及其截圖不能亂用。該店主爲滿足個人一時快意,就把女性顧客監控視頻截圖發到聊天群裏,既是在傳播一種惡趣味,更涉嫌違法,本就不應被輕縱。

而且,該店主在其行爲被曝光後,首先不是想到反思自己的行爲失當之處,反而認爲自己所爲很正常,并揚言将針對洩露其聊天記錄的爆料者報警,大有“真理在手”的架勢。

該店主認爲的正常、所表現的不以爲然,正暴露了其對法律的無知。如果是店主和自己的朋友私下聊天,偶爾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不至于鬧得沸沸揚揚。但網上發言就得“守規矩”。哪怕是社交平台上雙方聊天,也不宜污言穢語,更何況相關内容還是發在“管理群”裏,其擴散範圍可能更廣,對被圍觀者的傷害也更大。

由此,就不難理解,網友們對涉事店主的聲讨、指責,給店鋪打差評等,既是對其行爲失檢不滿的表達,也是對網絡空間樸素正義的伸張。

此事也給掌握店内視頻監控大權的店主們提了個醒,其所儲存的視頻内容不是個人私貨,不能濫用,否則終會爲出格行爲付出代價。

撰稿/新京報評論員遲道華 編輯/徐秋穎 校對/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