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高層被請入小黑屋控制,19天回不來…”、 “台灣男大生赴上海離奇失蹤,記者斥旅遊陷阱”,以上台灣媒體的報導若隻是看标題,很可能誤以爲這些台灣人赴大陸失聯的案例,可能都是涉及政治事件,被大陸關入“小黑屋”導緻失聯的狀态。而民進黨當局卻有意無意地讓事件往政治效應方面發酵,以對大陸進行認知作戰,而所謂的“小黑屋”,其實就是一種影射大陸環境不安全的一種鏡像。

然而,事實上又是如何呢 ? 台塑高管其實是涉嫌與下遊廠商連手詐騙,被大陸警方偵辦中。台灣大學生入境上海失聯,國台辦後來發布新聞說,郭男疑似觸法行爲, “因涉嫌詐騙罪,被有關部門依法調查。”可見,兩個案件都是涉及到刑事犯案,遭到大陸警方調查,但是台灣許多媒體名嘴、綠營側翼,卻往“邊控,被關入小黑屋”引導思考,并且說得天花亂墜,讓不知情的台灣民衆,相信民進黨所發布的橙色警戒,認定到大陸旅遊是極度危險的行爲。

“小黑屋”是認知戰實體化鏡像

這就是民進黨的對大陸的認知作戰,而“小黑屋”所呈現的意象,就是認知作戰的實體化鏡像。大部分的台灣人民從未踏足中國大陸,他們就不知不覺受民進黨污名化大陸的影響,大陸被想象共同體化作危險之境,這也是在選舉中民進黨打出“抗中保台”,或是販賣“芒果幹”,能夠達到選舉目的之因。

但是,現在大陸除了列舉“台獨黑名單”,作爲反制民進黨認知作戰的實體操作之外,近日中國國家安全部微信公衆号,更點名一個名爲“匿名者64”的黑客組織,宣稱今年以來針對大陸和港澳地區,頻繁展開網絡攻擊。又指稱,“匿名者64”組織的背景,主要是台灣資通電軍下屬的網絡戰聯隊網絡環境研析中心。當然,這項指控會被台灣方面反駁,強調指控内容并非事實。

隻是,大陸國家安全機關能夠指出三名隻要的操作者,并依法對三人立案偵查,台灣想否認也難,這也是讓“台獨黑名單”實體化的作用,隻要被列入黑名單者,若在大陸友好的國家被抓捕,大陸不僅可能引渡過去,也可以立案偵查,讓被列入黑名單者,不再可以洋洋自得認爲是被大陸列入“榮譽榜”。

所以認知作戰不僅是一種虛拟的輿論戰,也不隻是單純的宣傳戰,現在已經被具體化可以變成是一種可以現實的操作模式,民進黨利用“小黑屋”拟人化成爲大陸是一個旅遊危險的地方、大陸也可以舉出具體事實,反制少數“台獨”污蔑操控大陸的惡質化作爲。因此,兩岸的認知作戰,并不下于在台海上空繞飛的解放軍戰機,隻是這種相互的認知作戰,可能導緻怎樣的結果呢 ?

兩岸可能在夢遊中走向戰争 ?

有人說,兩岸可能在“夢中”走入戰争,有人認爲應該是在“夢遊”中走向戰争。不管是夢中,或是夢遊中,在兩岸相互叫陣、互相仇視的狀态中,不隻是領導者,人民的戰鬥情緒也可能會被激昂的喚起,就好像一次大戰,奧匈帝國皇儲被殺,奧方本來可以把塞爾維亞槍手擒拿歸案便了結,但奧方卻選擇開戰,結果把其他國家都卷入成大戰。

同樣的,當前的俄烏戰争遲遲無法落幕,主要是烏克蘭受到美國的精神鼓舞,戰鬥情緒高昂。他們認爲自已站在道德制高點,又有美國精銳武器加持,沒理由放棄,于是烏軍不僅侵入俄國境内,還喊出戰鬥到最後一位烏克蘭人爲止。所以,在總統澤連斯基眼中,凡是勸說和談妥協的都是懦夫。

當然,回首一次大戰,其中也是認知作戰先發,實體作戰随後展開。當時,就有有奧匈軍國主義者大呼“拔出寶劍,對準塞爾維亞”,而媒體也附和說:“我們一直等待着一切嚴重的緊張局勢最後爆發.....我們要戰争”。當時德皇威廉二世也立刻表示支持奧匈,指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借機掃除塞爾維亞這個障礙,讓他們得以控制巴爾幹半島。于是,很快各方盟友各就各位,大戰正式展開,把歐洲打個落花流水。

而在《夢遊者》這本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1914年的這些主角們像是一群夢遊者,他們懸着一顆心,卻又視而不見,他們被自己的夢困擾着,卻沒有一個人睜開眼去看看,他們将帶給這世界怎樣的一場災難。”

民進黨自以爲認知作戰可以打得大陸束手無策,也可以此鞏固他們的支持者,讓民進黨可以取得永久的執政權,于是民進黨人像是一群夢遊者,他們喊戰,卻忘了戰争的危險性與殘酷性,其結果正如台灣學者張亞中所感歎的 : 這些年來,我仍不改初衷地爲創造兩岸和平而努力,但從每次訪談後網絡的留言中可查覺到, “和平”在兩岸已逐漸成爲一個負面或嘲諷的語彙。

當 “和平”成爲一種負面或嘲諷的語彙,甚至已經被民進黨人關進 “小黑屋”,台灣人恐怕要先爲自己念一段大悲咒,爲自己清靜心身,才不會與民進黨的戰争論共舞,也才能永保安康。

作者:王昆義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