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代表作”欄目
上周收到作品60餘件
今天
我們展示第三期入選作品
“我的代表作”活動
正如火如荼進行
點擊《同志們,請拿代表作說話!》
可查看活動詳情
主題報道
新華社:《文化中國行|一街一味 走讀文脈——江蘇古建築老街區走筆》
作者:王聖志 蔣芳 邱冰清
報道通過對江蘇古建築老街區的“走筆”性描繪,展現江蘇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保護文化遺産的突出成效。文字優美、影像生動,讓人感受到曆史與現實的回響與交融。
重慶日報新重慶客戶端:《 春天的約定|奮進巴渝 江山入畫》
作者:宋衛 姜音子
報道圍繞“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從鄉村振興、生态保護、自主創新等維度,深動展現重慶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效。作品視角新穎,表達豐富,創意性、思想性、互動性強,呈現出靈動而恢宏的視聽效果。
融合報道
中國新聞網:《谷雨“牽手”中文日 漢字何以與節氣相遇?》
作者:國璇 曾玥
中國新聞網采訪相關專家,講述倉颉造字和谷雨節氣的關聯,指出作爲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承載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基因;新華社創意視頻以繪畫的方式展現倉颉造字全過程;北京日報創意産品以詩入畫,講述谷雨節氣的由來。
3組報道視角獨特、制作精良,從節氣與漢字融合的新角度,生動形象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和魅力。
新華社:《文化中國行|甲骨文“畫”節氣:谷雨》
作者:桂娟 袁月明
北京日報:《因爲他,谷雨遇見甲骨文》
作者:問欣 胡德成
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央視新聞:《犧牲民警1歲兒子一聲聲喊“爸爸”,這一幕看哭了……》
作者:李浙 杜顯翰 陳武 郭升 林湘瑜
從犧牲民警史禮海葬禮上的動人一幕,展現人民警察爲保護人民不懼犧牲的英雄壯舉。細節豐富、觸動人心。
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央視軍事:《“他才19歲啊!”他說到哽咽,她聽到淚目……》
作者:郝璇 王吳恺馨 徐妙帥 楊超 譚明垚 任博 呂雄
報道以名爲“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模型場景背後的創作細節爲切口,挖掘出烈士犧牲背後的動人故事,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因感動而落淚。講述生動,細節豐富,共情共鳴,傳遞出對烈士的深切敬仰和緬懷。
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和縣融媒體中心:《人間煙火,最是廟會!》
通過生動影像、簡潔文字,還原“三月三”廟會的熱鬧景象,自然得出“逛的是熱鬧,賞的是習俗,品的是文化”的主題。圖文并茂、制作精心,讀來頗有煙火氣。
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啓東市融媒體中心:《無聲的面包店》
作者:徐嘉晨 張媛媛
視頻通過第一人稱方式,叙述江蘇南通啓東市一家重度聽障人士經營的煙囪面包店開店故事。畫面豐富,細節生動,充滿溫情。
深度報道
經濟日報:《百年春熙》
作者:劉暢
圍繞成都春熙路“開街”一百周年,回顧春熙路從誕生到打造千億商圈的蛻變過程,展現成都人樂天知命、樂于嘗試的生活态度,反映“百年春熙,已成爲展示成都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重要窗口”的深刻主題。調研紮實、細節豐富,既有時代高度,又有情感溫度。
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言論報道
中國婦女報:《下架“婆媳大戰”毒雞湯,女報評論:幹得漂亮!》
作者:楊一帆 顔昱晔
針對短視頻平台下架刻意編排、渲染家庭矛盾的違規微短劇進行評論,觀點鮮明,論據充分,時效性、針對性強,體現主流媒體責任擔當。
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熱點引導
光明日報:《業主被“踢出”群聊起訴群主,法院裁定來了》
作者:靳昊 劉津甯 王一捷
報道通過“基本案情”,還原了某業主因在群中“激情發言”被“踢出”業主群後,提出訴訟并被駁回的過程。通過“法官說法”分析了法院判決的法理、情理。報道緊貼網絡熱點,追蹤相關動态,普及法律法規,回應社會關切。
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浙江宣傳:《卧鋪挂簾的“簾”外之意》
作者:之江軒
圍繞“年輕人在火車下鋪挂簾”的熱議視頻展開。指出個體權利意識的表達,不該被“道德綁架”,個例不應被“拔高”,更不應上升爲代際沖突,提出善意常常是“雙向奔赴”,心懷善意、溝通互動,才能讓旅途更舒适。評論解析熱點,說理到位,引導有力。
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我的代表作,第二期來了!
我的代表作,第一期來了!
同志們,請拿代表作說話!
來源:中國記協微信(ID:zgjxac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