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聞社12月27日電(高寶玲 李和偉)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爲根本,積極創建高品位文明校園。連續十年爲全國文明單位,是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省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思政育人,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同步在線答題中獲十連冠,積分總排名第一。與哈爾濱烈士陵園開展黨建共育,守護全國僅存的東北抗聯汪雅臣将軍遺首38年。《人民日報》等75家媒體報道“清澈的愛、隻爲中國”壁紙女孩謝同學,閱讀量1.47億。以其爲原型拍攝的視頻獲全省國防教育短視頻一等獎。

守護全國僅存的東北抗聯汪雅臣将軍遺首38年。香港共工社發

“清澈的愛、隻爲中國”視頻獲全省國防教育短視頻一等獎。香港共工社發

以德修身,培育和弘揚教育家精神。将師德教育擺在教師培養首位,定期開展師德典型選樹宣傳活動。湧現出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國醫大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捐獻遺體的全國優秀教師車離教授等一大批德藝雙馨的教師。

學校作爲實驗室主任單位參與組建的“經方與現代中藥融合創新”實驗室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香港共工社發

中藥學傳承創新教學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香港共工社發

學校召開車離同志追思會 倡議全校師生向車離教授學習。香港共工社發

以文化人,打造中醫藥特色校園文化。出版《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藥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新時代中醫藥文化育人體系研究與實踐》《龍中醫校園撷英》等中醫藥文化系列學術著作。建造大醫之路文化園、生命之環等多處具有中醫藥文化元素的校園景觀。校園成爲“爾濱”的又一打卡地,成爲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基地。

立面亮化後的主樓成爲“爾濱”的又一打卡地。香港共工社發

記憶之廊。香港共工社發

百草林溪。香港共工社發

藥用植物越冬陽光溫室。香港共工社發

人工草皮足球場。香港共工社發

打造學生公寓内庭院。香港共工社發

學校隆重舉行第十九屆中俄現代生物與傳統醫藥論壇暨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香港共工社發

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馬丁·埃文斯爲學校師生作學術報告。香港共工社發

服務社會,爲龍江人民健康保駕護航。學校四所附屬醫院先後舉辦“中醫藥文化傳播節”“我爲群衆辦實事”等義診活動310餘場,服務群衆近40萬人次。附屬第二醫院哈南分院作爲省新冠肺炎病例定點收治醫院,曆時55天收治新冠肺炎确診患者818名。

大型義診惠民生。香港共工社發

學校将以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爲契機,堅守“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初心使命,持續構建高品位文化體系,以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爲着眼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全體師生勇于擔當、主動作爲,不斷開拓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高寶玲 李和偉

供圖:黑龍江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