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報教育1月24日江西電(記者 廖紅麟 通訊員 肖興洪)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歲序更叠中,江西省安福中學勇擔使命,用實幹鑄就輝煌,不斷擦亮幸福教育特色品牌。

以時間爲經,四季變換裏,可以看見:安福中學自實施幸福教育工程(激發幸福教師動能、開設幸福特色課程、打造幸福高效課堂、構建幸福夥伴關系、創新幸福家校管理、涵養幸福校園文化)以來,革故鼎新,辛勤耕耘,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特色之路。

薄田出高産。安福中學近年來高考成績始終位居吉安市前列,得到群衆好評,現已成爲安福縣一張亮麗的名片。近年來,該校先後榮獲第一屆江西省文明校園、江西省第一批“五個一百美育工程”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全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崗等榮譽。

讓我們回首,透過畫面、透過文字,捕捉那些精彩的瞬間、聆聽那些幸福的心聲……

激發幸福教師動能 讓教師找到從教的幸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是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成功的重要基石。作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獲得者、 江西省先進工作者、安福中學黨委書記劉榮堅深深懂得:“複興号”跑得快并不單靠車頭動力,而是給每節車廂都注入動力。

一名黨員一面旗。學校積極打造黨員名師課堂,充分發揮黨員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開展黨建+青藍工程“三個一”幫扶活動并将其常态化。

2022年下學期開學初,劉榮堅得知教師歐陽立溪要參加吉安市優質課競賽,他立馬深入課堂,與學生一起聽歐陽老師的課,他時而記錄,時而觀察學生的反應,課後與歐陽老師面對面磨課,在他的悉心指導和熱心幫助下,歐陽立溪在這次競賽中榮獲第二名。在劉榮堅的引領下,一大批青年教師通過黨建+青藍工程“三個一”幫扶活動迅速成長,先後在省、市教學競賽中獲獎。

“一邊是親生孩子,一邊是心愛的學生,要是都能兼顧那該多好!”在一次與教師閑談中,這句話觸動了劉榮堅的心。爲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學校決定設立一個親子活動室,安排專人管理。爲了全體教師幸福,時任總務處主任周轶虹自告奮勇,抽出課餘時間,頭頂烈日,早出晚歸,一邊參與方案設計,一邊到施工現場指揮。如今,教師們的孩子放學後紛紛走進了親子活動室這個“溫馨樂園”,在裏面看書、遊戲。安福中學從物質、精神上關愛教師,完善教工之家、健身之家健身設施,從考評入手,讓每一位教師感受公平、受到尊重……這一樁樁暖心事,激發全校幸福教師動能,她們懷揣教書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這方沃土上播撒愛的種子,幸福從教。

開設幸福特色課程 讓學生快樂學習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在發展,教育也要緊跟時代。安福中學以新高考改革爲切入點,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核心,将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相融合。

結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通過理想信念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習慣養成教育,打造以校訓“公勇誠樸”爲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立天下爲公之志向,育勇于擔當之精神,煉誠實守信之品德,修樸實簡約之美德。全校上下齊心,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在黨員教師和班主任的帶領下,先後開發安福中學校訓解讀、安福先賢錄、安福福文化、安福紅色文化等20個子課題,開設了16門系列課程,發揮古色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滋養和引導作用,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既關注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又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求,開發學生優勢潛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綻放精彩。

學校以“豐富生活、展示個性、培養興趣、拓寬知識、開發潛能”爲宗旨,開發了《生活中的民法典》《趣味數學》《時事評論與寫作》等25門校本拓展課程,開設書畫、聲樂、舞蹈、美術、籃球、羽毛球、圍棋、合唱等25個社團。通過藝術節、體育節及不定期舉辦的音美作品展示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育給人以知識,培養人成才;教育給人以道德,引領人成人。豐富的校本課程和社團文化正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打造幸福高效課堂 讓教學質量更優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高效課堂就是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高效課堂的實現需要教師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

爲了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教師隊伍,安福中學革故鼎新。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黨委委員挂點教研組、黨員行政蹲點備課組等形式,推動教研組、備課組團隊建設,督促“備、聽、評”三位一體的磨課活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享受思維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得課堂成爲一個富有激情和智慧碰撞的樂園,讓每位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并掌握開啓未來的萬能鑰匙。學校通過“五精”教學,打造“一三六”高效課堂模式,即一條主線 ,以學生爲本;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課堂教學六步驟,構建學科差異化、課型多樣化、風格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幸福夥伴關系 讓師生關系融洽

和諧、幸福的師生及同學間關系是知識傳授的潤滑劑,可以保證教育活動的順暢和不衰。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有一些煩惱,學校依托青春健康教育俱樂部平台,打開學生“心靈之窗”,關注學生成長期間的煩惱。安福中學持續開展個體咨詢、講座、團體活動、心理測量與評估、學生心理研究等活動,有針對性的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心理平台,釋放内心深處的壓抑,打開心靈之鎖,讓學生充滿自信,用科學、進取、積極的心态面對學習和生活。

愛是師生關系和諧的紐帶。對困難生、後進生來說,愛是黑暗中的燈光。沈同學身患腦癱,其父患了精神疾病,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家隻有靠伯母撫養照顧。劉榮堅獲悉後,主動與沈同學結對幫扶,不僅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幫助,還多次到沈同學家中鼓勵她克服困難并幫她解決實際問題,點點滴滴溫暖了沈同學的心,她告訴劉書記:“我要考大學。”一本本家訪記錄本、一張張談心談話記錄單述說着學校每位黨員教師對學生的幫扶曆程,他們不忘教書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捧着一顆顆赤誠的愛心,鑄就學生的幸福。

爲強化學生團隊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推動幸福夥伴關系的構建,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開展走進文塔社區、軍營、江景大酒店、工業園區、醫院等主題教育,參與職業體驗。

創新幸福家校管理方式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

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結合,三者缺一不可。爲讓學生幸福成長,學校創新家校管理方式,結合本校實際,構建“3683”家校合作育人機制。成立班級、年級組、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和家校合作聯合行動委員會、家校合作工作小組,通過開展家長志願活動等形式讓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管理。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澱真情。學校積極開展家訪(全員家訪、萬師訪萬家)活動,及時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讓學生心裏充滿陽光。

小切口,大改革。學校先後舉行家長會(小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校夜話”等活動,開通班級家長微信群、校訊通等渠道,讓教師走進家庭,家長走進學校,相互了解,強化了育人合力。

安福中學是一所縣級中學,農村生源多,有些家長育兒經驗不足,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束手無策。學校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家校夜話”應運而生。邀請優秀學生家長上台,爲家長們傳授育兒經。每場“家校夜話”,場内座無虛席,家長們聚精會神地聽,不時記錄,生怕漏下一點,現場共同探讨與解決家長們在育兒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家校夜話”受到家長們點贊。

涵養幸福校園文化 讓學生健康成長

走進安福中學,映入眼簾的是古木參天、鮮花盛開,銅像、古井、名人廣場、文化石、信園……猶如走進一座美麗的公園。漫步校園,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迎面而來,花草芬芳,書聲琅琅,在這所美麗的校園學習,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幸福感油然而生。

學校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對學生健康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打造特色文化,潤物育人無聲。該校以“一三六”校園文化爲設計思路,即圍繞“公勇誠樸”一個核心價值,貫穿“文化尋根、曆史探寶、理論覓泉”三條主線,打造“一個校史館、兩個校大門、三個校廣場、四個校園地、五條景觀帶、六個校舍群”六大區域。用“公”、“勇”、“誠”、“樸”爲學校建築、道路、園地、廣場命名,在學校路燈杆上安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名言警句,使校内每塊牆壁都能“開口說話”、每處都具有育人功能,全校師生在春風化雨的文化潤澤中健康成長。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涵養幸福校園文化一個重要内容。安福縣有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安福中學不斷豐富紅色教育内容與形式,通過紅色研學、公祭、入團、紅色走讀、制作紅軍餐等活動,将紅色基因融入學生靈魂血脈。以黨的二十大爲契機,在青年教師中開展“喜迎二十大,獻禮新時代”主題演講比賽,用青春之聲講述廣大教師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不忘初心、擔當奉獻的故事;在全校學生中開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主題征文比賽,幫助青少年在“拔節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組織開展“青春共話二十大”主題知識競賽、“二十大精神知識答題”,推動二十大精神在全校師生中入心入腦。

躬耕教壇,強國有我。安福中學在幸福教育的路上,不斷思索,豐富了師生生命的内涵,展現了師生生命的精彩。我們似乎看到該校在和煦的陽光下,百花盛開,鳥兒向着太陽使勁地歌唱,一幅“環境優美 質量上乘 師生幸福”的美麗畫卷正徐徐打開。

URL:https://cn.kgongcn.com/jiuye/2024-01-24/25063.html

作者:廖紅麟 肖興洪

供圖:江西省安福中學

編審:龔建光、龔國林、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