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共工财經局:貝好家對外亮相|貝殼找房依然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2023-12-26 3122 來源:華博商業評論

近日,今年7月履新的貝殼副董事長、貝好家CEO徐萬剛在廣州的一次業内會議,首次對外披露了“一體三翼”的第“第三翼”——貝好家的業務狀況。

據了解,貝好家并不會直接介入房地産開發,其運營理念是以有限合夥的形式入股地産項目,通過貝殼平台擁有的大量的房産交易、帶看及客戶偏好等信息,爲房地産的開發項目後期産品設計、營銷出謀劃策。而貝好家的收入來源則爲初期股權投資的資本回報和項目後期的各種傭金。

換言之,貝殼的“中介”業務不僅做到了房産交易領域,甚至要延伸至房地産開發領域。爲了給貝好家鋪路,貝殼挖來了萬科、龍湖、金茂的高管。據業内人士分析,貝好家的團隊配置幾乎和房企無異。

然而,貝殼向房地産産業鏈布局的背後有着不小的壓力。

 

01

 

業績複蘇不暢,家裝家居初嘗甜頭

貝殼披露的2023第三季度财務數據顯示,報告期内貝殼實現營收178.1億元,同比增長僅1.2%;實現歸母淨利潤爲11.58億元。相較于前兩個季度61.60%、41.42%的高增速,第三季度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

事實上,2022年貝殼就遭遇了“滑鐵盧”,全年營收下跌24.87%,虧損近14億元。由于第三季度增長緩慢,2023貝殼前三季度累計收入575.7億元,仍低于2021年同期的629.7億。

從具體數據來看,第三季度貝殼的兩大主營業務存量房業務和新房業務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報告期内,外部分傭收入爲63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72億元下跌11.9%;新房業務收入爲爲59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78億元同比減少24.3%。

貝殼将其歸因爲市場情緒疲軟,尤其是對房交易。不過貝殼還表示,在許多高線城市出台了支持性政策後,住房相關市場出現逐月複蘇迹象,尤其是在9月份。貝殼似乎對未來仍有自信。

盡管主營業務下滑,貝殼的家裝家居業務增長勢頭不錯。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貝殼的家裝家居業務實現收入32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72.1%。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10月,貝殼就斥資15.5億元收購愛空間,加碼家裝家居賽道。在分析人士看來,由于主營業務發展受挫,貝殼近段時間以來一直在謀求開辟新賽道;随着家裝家居業務的比重逐漸上升,貝殼也在加速向房地産産業鏈上下遊進軍。

 

02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貝殼的合規問題和内部問題待解

 

貝殼的創始人、前董事長左晖之所以選擇做房産中介是因爲自己北漂租房時的不愉快經曆,于是想要打破房産中介信息不透明和坑蒙拐騙的現象。然而當2021年左晖去世時,并沒有得到普羅大衆的認可,反而是遭到各種嬉笑怒罵。

從他一個電話辭退抨擊行業亂象的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晖,到自如的甲醛房,再到鏈家和貝殼的坑蒙拐騙和高費率,網友們對他的不滿借着這個機會發洩了出來。更爲諷刺的是,就在左晖去世前的幾個月,貝殼多地城市宣布實行3%的費率,引來一片怒罵。左晖與他的理想似乎背道而馳。

當時更有網友銳評:罵左晖的都是買房賣房的,誇左晖的都是做房地産的,左晖和貝殼扮演的是什麽角色一看便知。而左晖和貝殼留給公衆的惡劣印象恐怕也會影響其新業務的發展。

12月24日,黑貓投訴平台顯示,一名消費者稱自己未注冊貝殼找房,卻收到貝殼的房屋交易完成面簽和批貸信息。該消費者非常疑惑:“從未注冊過貝殼找房,也沒有驗證碼,别人是怎麽用我的手機号交易房屋和批貸的?”這意味着貝殼或涉嫌侵犯個人隐私。

而貝殼的新業務貝好家所仰仗的正是“大量的房産交易、帶看及客戶偏好等信息”。當貝殼推進自己的新業務時,是否會進一步侵犯消費者隐私?是否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不僅如此,早在2021年就有報道稱貝殼配合有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随着貝殼的新業務加強對房地産産業鏈的介入,貝殼是否會再次觸發反壟斷調查?

除了這些問題,貝殼的管理層内部可能還面臨着内耗問題。2022年10月,一位自稱是貝殼員工的網友發文,痛批貝殼的“僞高管”人浮于事、屍位素餐,直指上海鏈家滬中東事業部塘橋大區總監冶玉鵬,并列舉出了大量事例。該文章下也有不少疑似爲貝殼員工的網友附和回應。

在内外壓力下,貝殼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責任編輯:劉曉燕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