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牧原股份上市以來年度首虧 破解“豬周期”困擾仍是難題

2024-02-19 2181 來源:中訪網

攝圖網_500295648_企業文化(企業商用).jpg

《投資者網》丁琬璎

有“豬茅”之稱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股份”,002714.SZ)發布的業績預告引發市場關注。

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度淨利潤虧損38億元至46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39億元至47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37億元至45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73元/股至0.87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牧原股份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該公司2022年歸母淨利潤爲132.66億元。

上市以來業績首虧

公開信息顯示, 牧原股份的主營業務爲生豬的養殖銷售、生豬屠宰,主要産品爲生豬、飼料原料、屠宰、肉食産品;公司經過30年發展,現已形成集飼料加工、種豬選育、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屠宰肉食等環節于一體的生豬産業鏈。

1月30日晚,牧原股份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爲虧損39億元至47億元。

1.png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2014年上市以來,牧原股份首次出現年度虧損(見下圖)。

11.png

根據公告,2023年,牧原股份累計銷售生豬6381.6萬頭,較上年同比增長超4%,銷售收入同比下滑超9%,爲1082.17億元。

對于業績變動,牧原股份解釋稱,報告期内生豬價格較上年大幅下降。

在1月31日牧原股份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提到,“2023年全年生豬銷售均價相比2022年下降20%左右。同時,公司在按照會計準則要求對消耗性生物資産進行減值測試後,拟對部分消耗性生物資産計提減值準備,具體數據以審計結果爲準。”

牧原股份在業績預告中的“風險提示”提到,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降或上升),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産生重大影響。如果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生豬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生産行業的系統風險,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産者來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

“豬茅”受累“豬周期”

日前,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表示,2023年生豬市場供應充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年豬肉産量5794萬噸,比上年增長4.6%,處于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豬價長時間低位徘徊,對于消費者來說吃到了價格實惠的豬肉,對于養殖場戶來說卻比較艱難。”雷劉功表示,從養殖收益看,全年生豬養殖頭均虧損76元,這也是自2014年以來,首個算總賬全年虧損的年份。

有投資人士分析稱,在中國生豬養殖史上,此輪豬周期可能是最漫長、最殘酷的。

根據公開信息,2023年牧原股份共銷售生豬6381.6萬頭。按照業績預告的淨利潤測算,牧原股份頭均虧損額或在50元上下。農業農村部此前發布的生豬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散養生豬每頭淨利潤單月最高頭均虧損額達到420元,規模養殖生豬每頭淨利潤單月最高頭均虧損額也達到243元。

在成本方面,2023年末,牧原股份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生豬養殖完全成本整體呈下降趨勢,平均成本爲15元/公斤,明顯領先于全行業。牧原股份數十年對養殖環境、飼料、營養管理、疫病控制等各方面的投入,形成了牧原股份的成本優勢。

業内人士認爲,作爲生豬行業的領軍企業,牧原股份不僅憑借成本的優勢占據行業一哥的地位,更在其背後擁有資本投資、營養管理、疫病控制、育種體系搭建等多方面的優勢。

據了解,牧原股份在養殖行業中一直占據低成本的制高點,其獨特的科學養殖模式,包括成本低、科技洗禮下的現代化養殖,成爲企業難以複制的“護城河”。其中,牧原股份在育種方面更是引領潮流,通過研發出獨特的“輪回二元育種”體系,成功打通了擴産的秘訣,使得其養殖周期較短。

與此同時,其全産業鏈布局不僅僅包括生産環節,還覆蓋了管理、疫病控制等多個層面。這種全方位的抗風險能力使得牧原成爲行業中的穩定力量。

有業内人士認爲,一旦牧原股份出現虧損,意味着整個市場已經遭受了較長時間的沖擊,競争對手已經難以持續經營,很多企業已經退出了這個行業,産能已經去化到一定的程度。事實上,此前養殖“黑馬”傲農生物,目前已在控股權易主的邊緣徘徊;更早之前的正邦科技,在一年前已申請破産重整。

“牧原虧損定律”是否再現

據了解,自2014年至今的十年間,牧原股份走過了兩輪完整的“豬周期”,每當牧原股份出現虧損,豬周期就會臨近尾聲,豬價開始上漲。

第一次2014年一、二季度牧原股份出現季度性虧損,到2014年下半年,生豬行情出現反轉;第二次2018年牧原股份再度出現季度性虧損,到2019年下半年,豬價開始迎來上漲。

盡管兩次案例原因不同,但兩次牧原股份虧損豬價上漲是一個不争的事實,這導緻業内對豬周期有“牧原虧損規律”的說法

責任編輯:共工社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