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中航基金副總經理離任 産品結構失衡主動權益類規模“迷你”

2024-02-07 2473 來源:中訪網

攝圖網_600796827_數字和金融數據(企業商用).jpg

《投資者網》馮尋

經曆了兩年穩定期之後,中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基金”)又迎來管理層的變動。

1月31日,中航基金發布公告表示,副總經理王華因個人原因于1月29日辭職。

資料顯示,王華2020年7月加入中航基金,擔任總經理助理職務,2021年12月開始擔任副總經理,此前曾任職于深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商基金、博時基金、泰達宏利基金。

從同花順iFinD數據來看,王華進入中航基金的2020年,正值公司高層大調整時期,合計有10位高層離任。

1.jpg

在王華升任副總經理的2021年12月,裴榮榮和鄧海清同時被任命爲副總經理。

增資提振規模

官網顯示,中航基金成立于2016年6月,總部設在北京,注冊資本金爲3億元,最早是由中航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證券”)全資持股。

2020年5月,中航基金引入新股東的增資事項被中國證監會核準。事項完成後,中航基金的注冊資本從1億元變爲3億元,北京首鋼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鋼基金”)出資1.35億元進入股東行列,持股45%。

由此,中航證券持有中航基金股權被稀釋爲55%,中航基金實控人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彼時,中航基金增資獲得業内極大關注。首鋼基金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是張功焰,被譽爲基金界的“教父”、華夏基金首任總經理的範勇宏出現在董事名單。

中航基金引入股東的原因也很簡單。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的管理規模不到10億元,爲9.57億元。

同花順iFinD數據來看,增資之後,中航基金萎靡不振的管理規模有了起色。截至2020年末,規模超過百億元,2021年三季度末超過200億元,但之後一年多,規模變化不大,直到2023年末,規模突破300億元,達到373.11億元。

2.jpg

股債發展不均衡

從産品類型來看,中航基金截至2023年末的373.11億元管理規模中,大部分是債券型基金,規模達到296.7億元,占比高達89.03%。

而中航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即股票型和混合型的管理規模僅分别爲2.2億元、4.57億元,合計也僅有6.77億元,隻有債券類基金的2.28%。

3.jpg

也就是說,中航基金這幾年增長的管理規模,絕大部分靠債券型基金,而主動權益類産品相對孱弱,同時産品規模也很“迷你”。

同花順iFinD顯示,中航基金旗下共有10隻(各類分開計算)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且這些産品皆爲迷你基金,規模皆在2億元以下。

4.jpg

規模較大的是中航量化阿爾法六個月持有C類基金,截至2023年末,管理規模1.34億元。天天基金網顯示,該隻基金成立于2021年8月,剛成立時的規模爲2.54億元,成立之後,基本每個季度的管理規模都出現下滑,隻有2022年第二季度淨資産增長了4.12%。

此外,截至2023年末,僅有中航量化阿爾法六個月持有A類、中航機遇領航混合發起C類2隻基金的管理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暫時脫離了清盤風險,其他基金皆在5000萬元以下,還有多隻基金不滿1000萬元,面臨清盤風險。

權益投資人才匮乏

主動權益基金實力偏弱,主要原因還是相關投資人才緊缺,管理層不得不親自管理産品。

王華出走之前,和其同時升任副總經理的鄧海清開始管理中航基金主動權益類産品。

2023年12月5日,中航基金發布公告,增聘副總經理鄧海清爲中航混改精選混合基金經理,同時管理該隻基金的還有韓浩、方岑,之後,韓浩離任,該隻基金變爲方岑和鄧海清共同管理。

資料顯示,鄧海清2020年12月進入中航基金,目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中航混改精選混合基金是鄧海清首支管理的基金。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目前,鄧海清的累計任職日期僅有60多天。

在進入中航基金之前,鄧海清券商研究工作經驗豐富。其在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任職于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任職于中信證券研究部、資管部;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九州證券擔任首席經濟學家。

從學院派轉變爲實戰派的過程并不容易。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今年2月4日,鄧海清管理的中航混改精選混合A類、C類的任職回報分别爲-13.32%、-13.33%,該隻基金近3個月的收益分别爲-18.79%、-18.81%。

5.jpg

在此之前,中航混改精選混合基金的業績不太理想。财報顯示,該隻基金A類、C類2023年第四季度分别實現收益-53.23萬元、-168.3萬元,本期利潤分别爲-62.35萬元、-203.2萬元。

中航混改精選混合基金成立于2017年12月,大部分時期都由2位及以上基金經理管理,截至目前,經曆了5任基金經理變動,而這期間,隻有韓浩和杜曉安共同管理的2017年12月到2021年3月時間段,該隻基金取得了正收益,爲33.23%。

6.jpg

以A類爲例,拉長時間線看,中航混改精選混合基金2023年第四季度财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的近3個月、近6個月、近1年、近3年、近5年,以及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該隻基金的淨值增長率分别爲-19.90%、-19.75%、-31.58%、-36.98%、-0.64%、-15.73%,皆跑輸業績比較基準收益。

對于中航基金來說,由債券類基金帶來規模增長固然可喜,但更爲重要的是提升主動權益類産品業績,在爲投資者帶來收益的同時,促進該類型産品規模的增長。(思維财經出品)■


責任編輯:共工社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