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重金“押注”“甯王”搶占先機 複合銅箔賽道前景幾何?
《投資者網》葉芯 自“雙碳”及“節能減排”等政策推行以來,新能源發展浪潮湧起。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産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輛,産量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繼續領跑全球,2023年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了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5.8%和37.9%,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1.6%。 新能源産業的快速發展曆程中,新技術輪番登場。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在動力電池上,複合銅箔由于其安全性高、提升能量密度、材料成本低,成爲锂電池負極集流體新選擇。 基于複合銅箔的産業優勢,其被視爲是對傳統銅箔的替代性材料,也引起各大企業紛紛搶灘押注,如銅陵有色、萬順新材、雙星新材、英聯股份、寶明科技等上市公司,有些已經“砸下”重金投資建設複合銅箔産線,有些則剛剛成立專門攻關團隊研究開發複合銅箔,各家企業布局複合銅箔的進展不一。而市場機構預計,2024年将會是複合銅箔上車元年。 材料叠代優勢突出 産業因“新”而變,經濟因“新”而進。複合銅箔兼具安全性、适用性與經濟性,是傳統銅箔的良好替代。 銅箔,是将高純度的銅材,經過壓延加工或電化學等方法制成的一種箔狀制品,是現代電子行業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其中,锂電銅箔在锂電池中既充當負極活性材料的載體,又充當負極電子收集與傳導體。 根據研報數據,傳統銅箔在三元電池的成本中占比約爲9%,在磷酸鐵锂電池中成本占比約爲11%。而在電池重量中,傳統銅箔占比約爲11%。 但作爲傳統锂電負極集流體材料的銅箔存在一些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因原材料影響,生産成本高、重量占比大等不可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當锂電池面臨極端情況或受到穿刺後,容易造成電池内部短路,從而導緻電池自燃。 輕薄化,成爲銅箔發展路徑的明确趨勢。當前6μm銅箔已經成爲銅箔市場主流,由2020年市場占比45%提升至2022年的78%。6μm以上銅箔市占率不斷被搶占,6μm以下銅箔,如5μm、4.5μm及更薄的3.5μm、3μm銅箔生産技術日益成熟。 研發升級,技術叠代。複合銅箔的面世,能夠有效解決傳統銅箔的成本及安全問題。 複合型銅箔采用“銅-高分子材料-銅”的“三明治”結構。“磁控濺射+電鍍”的兩步法,是目前複合銅箔的主流工藝,在基材爲3-8μm厚度的高分子材料(PET、PP、PI等)表面通過磁控濺射的方式,制作一層50nm左右的金屬層,從而達到基材表面金屬化,形成半成品。接着通過水電鍍的方式将厚度1μm及以上的銅通過離子置換的方式電鍍至基材上,最終制成合計厚度約5-10μm的複合銅箔。 以PET銅箔爲例,複合銅箔較傳統銅箔能夠降低約2/3的金屬銅使用,當産品大規模量産後,其生産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同時,更少的使用銅能夠有效降低電池本身重量,提升電池能量密度。 據測算,由于PET銅箔比傳統銅箔使用更低量的銅箔,綜合理論成本要比傳統銅箔低30%以上。舉例來看,“1μm銅+4μmPET+1μm銅”的PET銅箔重量爲6μm傳統銅箔的45%左右,應用在動力電池上能提高5-10%的質量能量密度,且原材料成本僅爲傳統銅箔的1/3左右。 商業化落地待加速 複合銅箔優越的性能,使得下遊電池廠商對複合銅箔的态度積極,相關企業也在紛紛搶灘布局複合銅箔。 在上市公司中,寶明科技、雙星新材等多家企業均已布局複合銅箔賽道。 舉例來看,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寶明科技設立時主要從事LED背光源業務;2007年公司開始介入觸摸屏業務,主要從事LED背光源的研發、設計、生産和銷售以及電容式觸摸屏主要工序深加工。2021年,開始切入锂電複合銅箔。 根據寶明科技公告,2022年7月,公司拟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锂電池複合銅箔生産基地,主要生産锂電池複合銅箔。項目計劃總投資60億元。2023年1月,寶明科技拟在馬鞍山市設立全資子公司實施複合銅箔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項目計劃總投資規模爲62億元。據研報測算,公司複合銅箔産能合計将達到14億平方米。 英聯股份也于2023年2月1日設立控股子公司江蘇英聯複合集流體有限公司,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锂電池複合銅箔、複合鋁箔項目,項目總投資30.89億元,建設100條新能源汽車動力锂電池複合銅箔生産線和10條複合鋁箔生産線,達産後可實現複合銅箔5億平方米、複合鋁箔1億平方米。 投資建廠後,布局複合銅箔先行者,如雙星新材、萬順新材等,其産品也已經經過循環測試,獲得下遊客戶訂單,實現産業化從0-1的突破。 根據雙星新材公告,雙星新材于2022年12月完成首條PET複合銅箔設備安裝,随之産品送樣下遊客戶,經客戶反複測試驗證,并于2023年6月日獲得客戶的首張産品訂單。對此山西證券預計,雙星新材2023年有5000萬平米的複合銅箔産能,二期規劃達産後将有5億平方米産能。 此外,萬順新材也于2023年6月公告全資子公司已多次送樣下遊客戶,複合銅箔産品經客戶測試驗證,并獲得了客戶首張複合銅箔産品訂單。 而對于更多的複合銅箔入局者,目前還未商業化落地。 比如,東材科技1月2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近兩年一直聚焦于PP銅箔複合集流體項目的研發、制備,目前該項目正處于卷材的客戶送樣驗證階段。 勝利精密1月22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複合銅箔産品正在有序推進中。 璞泰來1月15日稱,公司複合銅箔産品方案已獲得下遊客戶的高度認可,相關産線建設工作正在順利推進中。 阿石創1月15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目前公司複合銅箔項目處于研發階段,投産規劃視研發進度再行确定。 而銅陵有色、銅冠銅箔等企業,則于近期才對外公布稱,已組建專業團隊研發複合銅箔。 産能需求或過剩 目前來看,各大企業大規模擴産計劃能否順利落地,還有待觀察。而另一方面,複合銅箔對傳統銅箔的産品替代、産能消化是否順利,也值得關注。 根據東吳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锂電需求預計将達到2594GW,複合銅箔的滲透率預計将達到10%,全球複合銅箔的需求預計将達到29億平方米;而以中信證券的預測數據計,2025年,全球複合锂電銅箔的對應需求預計約爲20億平方米。 而根據雙星新材、寶明科技、英聯股份三家企業的規劃産能,已有合計約24億平方米的複合銅箔産能,産能規劃已超過中信證券預測需求、并将接近東吳證券預測需求。 此外,在非上市公司中,2023年12月28日,重慶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美新材料銅複合集流體MC規模化産品落地儀式舉行,标志着金美新材料新一代6微米銅複合集流體産品已經正式進入規模化量産階段。目前産線正在産能爬坡階段,滿産後銅複合集流體單條産線産能将達到300萬平方米/月,将于2024年開啓大批量供貨。 據介紹,金美新材料從2015年開始新材料開發工作,于2016年開始研發複合集流體産品,并在2018年實現複合集流體上車,與甯德時代合作多年。2023年4月,極氪009使用美金新材料的複合集流體,問界M9也将應用金美新材料新一代6微米銅複合集流體産品。 在複合銅箔前期沒有大規模的上車使用經驗前,甯德時代可謂是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未來,商業化落地的最有效催化劑就是複合銅箔“上車”,這也将代表着量産工藝、上下遊價格博弈等全鏈條的打通。 而産品定價,是下遊客戶選擇複合銅箔替代傳統銅箔,繞不開的議題之一。目前複合銅箔制造廠商前期不會将價格定得比較低。據中信證券披露,以某龍頭廠商爲例,初期産品價格10元/平方米,高于傳統銅箔價格。對将複合銅箔戰略定位于長期降本的電池廠商,當前高企的價格仍需要談判。 複合銅箔潛在市場空間廣闊。根據信達證券研報分析,在保守情況下,預測2025年複合銅箔滲透率爲10%,複合銅箔需求爲23.7億平方米,市場空間爲130.6億元;樂觀情況下,預測2025年複合銅箔滲透率爲20%,複合銅箔需求爲47.5億平方米,市場空間爲261.1億元。 高安全性、低成本、兼容性強等性能優勢,是複合銅箔産業化加速的基石。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高增長态勢,動力電池大規模擴産和産品性能提升的背景下,複合銅箔有望打開廣闊的市場增長空間。不過,複合銅箔産業當前低滲透率,各大企業能否規模化量産,實現産品上車,提速商業化落地,是複合銅箔長期産業化的重要前提。 對于複合銅箔的發展前景,中信證券等研究機構也在研報中提示了“複合銅箔滲透率不及預期、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鈉離子電池滲透率超預期、出現其他替代技術”等風險。(思維财經出品)■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