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年薪,“難解”中興成長困局?
偉大的公司,總是在“冬天”擴張。 對于巨頭而言,穩住基本盤,然後逆勢擴張,才是緻勝的關鍵。 近期,國内通信巨頭中興交出了2024年上半年的中期“答卷”,營收624.87億元,同比增長2.9%;淨利潤爲57.32億元,同比增長4.76%;扣非淨利潤爲49.64億,同比增長1.1%。 這是一份還算平穩,但并不亮眼的半年報。 據此前國内一些金融機構的測算,2024年中興的營收淨利至少要有一個實現雙位數增長,才符合預期。很顯然,站在上半年的時間點,這樣的業績似乎并不能打動市場。 機構對風險的厭惡總是先知先覺,中興半年報發布後,部分投行機構表示出了對公司未來成長和盈利能力的擔憂,于是調低了公司的目标價格。而投資者端的讨論也有很多,其中有部分表示經濟下行,企業能有增長已是非常不易,但也有部分表示,公司正逐漸喪失成長性,需通過裁員、壓縮費用等手段降本增效保持利潤。 從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半年報發布後的數個交易日内,中興AH股整體處于下行趨勢,A股甚至創下了二季度以來的新低,這是市場的反饋,也是投資者用自己的籌碼進行“投票”的結果。但不管分歧如何,卡在收入增長的關口艱難寸進,始終都是中興發展路上需要突破的桎梏。 侃見财經曾在《千億巨頭之“困”!新高之下,中興背後“隐憂”在哪?》一文中便提到,連續多年一兩百億的高額研發投入,卻沒有帶來很好的收入轉換,這是中興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年内中興股價并未上漲,反而下跌5.49%,最新市值爲1166億。 中興跟上智算的節奏了嗎? 在本次半年報中,中興着重強調了自己對智算的重視,并表示能對外提供從算力、網絡、能力、智力到應用的全棧全場景智算解決方案,試圖通過擁抱AI的技術革命,來實現自身業績的再次騰飛。 事實上,中興對算力業務的押注從去年便開始了,管理層多次對外公開表示,要加速從全連接向連接+算力拓展。不過,公司對算力的把握似乎并不如意,在AI算力火爆的2023年,卻在年報中告知,智算服務器的推出時間與智算建設節奏匹配有差異。 财報内容顯示,上半年,中興的基石業務運營商網絡實現收入372.96億元,同比減少8.61%,出現較大比例下滑,公司解釋稱主要受國内整體投資環境影響。 根據年初國内三大運營商披露的2024年規劃數據,資本開支合計3340億元,較2023年同比确實減少約5.4%,但相比于中興8.6%的收入降幅,似乎顯得要更加收斂一些。 與中興拓展算力業務的思路一樣,國内運營商早在2022年就開始調整自身的資本支出結構,從5G網絡基礎設施的投資,更多的轉向了對算力基礎設施的投資。 圖:2024年1-6月智算項目招标情況 天風證券近期研究報告指出,根據國内三大運營商的規劃,2024年全年預計建設31.6EFlops智算規模,同比将增長107%。此外,今年1月至6月國内智算中心招投标活動顯著增加,共發生791起,同比增長407.1%,其中運營商占比過半達55.8%。 然而,運營商在智算市場的投資加速似乎并未反哺中興。中移動、中聯通在今年上半年開出了好幾個智算中心、人工智能大單,合計金額超過210億元,涵蓋不少AI、液冷等高端服務器産品的集采,但中标方裏卻鮮有中興的身影。 不過,憑借過往在網絡業務上與運營商建立起的長期關系,中興也享受了運營商轉投算力的紅利,隻不過更多的是在通用服務器市場。中興近些年的财報内容均顯示,公司通用服務器在國内運營商市場保持領先。 但算力業務,未來更大的增量,其實是集中在AI驅動的智能算力賽道,随着智算規模占比的增加,通用服務器市場也可能存在被擠壓的風險。 根據信通院發布的《中國算力中心服務商分析報告(2024年)》報告,截至去年6月底,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占比就已經達到了25.4%,預計到2025年,占比将達到35%。 今年上半年,逐步披露的公司半年報顯示,AI産業鏈公司的業績已然出現兩極分化,跟不上市場節奏的公司,未來成長可能将面臨不小的壓力。 千萬年薪,難破創新瓶頸 實際上,除了智算之外,公司高層在更早之前,還推出過第二曲線戰略,涉及了終端、新能源、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以擴大公司的收入規模。時至今日,新能源市場經曆了從繁榮到過剩的發展周期,汽車電子行業也實現了快速滲透。 然而,對于第二曲線中的這些業務,到底給公司貢獻了多少增量,中興這兩年卻似乎總是三緘其口,很難在一些公開的信息中找到答案。 還記得中興設立第二曲線業務之初,公司數位高管,如執行副總裁謝峻石、首席戰略官王翔都曾對外表示,要實現第二曲線40%的複合增長。 與中興在新業務領域的低調不同,公司管理層的高額年薪,幾乎每年都會被市場關注到。 圖:申萬(2021)通信一級行業高管年薪總額前10榜單 根據東财Choice終端統計的數據,2021-2023年中興高管年度薪酬總額分别達7159.3萬元、7984.5萬元和7390.5萬元,在申萬(2021)通信一級行業的131家公司中遙遙領先。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2021-2023年的營收複合增長率和歸母淨利複合增長率,分别爲4.2%和17.0%,僅位列申萬(2021)通信一級行業131家公司中的第68位和44位。 今年上半年,在A股市場強勢增長的通信行業企業天孚通信,2021-2023年營收、歸母淨利複合增長率分别爲37.0%和54.3%。然而,這三年公司管理層的薪資卻分别爲815.9萬元、793.2萬元、1,075.9萬元,遠低于中興高管薪酬。 同樣,中興最主要的客戶,國内三大運營商,過去三年也都保持了相對平穩的增長速度,然而他們管理層的工資也遠低于中興高管。 因此,不管從公司的成長性還是總的業務體量來說,A股市場的通信行業公司中較中興更好、更大的樣本都存在,但各家公司高管的總薪酬規模都低于中興。 作爲一家職業經理人持有的公衆公司,高管的薪資一定是要和公司業績相匹配。 侃見财經認爲,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高薪酬無可厚非,但是也需要在關鍵領域進行突圍,這樣才能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增長性紅利。 責任編輯:李欣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