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險資新一輪舉牌潮:誰是下一個目标?

2024-08-22 3331 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謝瑩潔

保險行業在不斷降低負債端成本的同時,其投資端的保險資金運用,也正面臨一場異常艱巨的“持久戰”。

2024年以來,險資的舉牌行爲顯著增多,特别是對于具有高股息率和高回報率的上市公司。中國太保日前發布舉牌華電國際H股和華能國際H股的公告,被舉牌的華電國際和華能國際均爲電力行業巨頭。

業内人士分析,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普遍具有高ROE、高分紅和高股息的特點,這與險資的投資風格高度契合。在新會計準則和低利率環境的雙重挑戰下,險資通過投資高息股既能改善資産配置,又能增厚利潤,實現雙赢。此外,舉牌後的資産可能以長期股權投資計入表内,有助于降低财務報表的波動性。

險資舉牌熱潮

7月30日,因中國太保控股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港股通于分别買入華電國際和華能國際H股股票,持股分别達5%,觸發對兩家公司的舉牌。

無獨有偶,“平安系”近兩個月來已多次增持工商銀行H股。8月5日,平安資管近日增持工商銀行H股股份1000萬股,每股作價4.33港元,總金額約4337.8萬港元。增持後的持股數量約130.24億股,占工商銀行H股比例約15%。

在利率中樞下行、權益市場波動背景下,險資更加傾向于尋找底層資産安全、長期收益穩定的投資标的。以近期爲例,7月22日至8月15日,保險公司舉牌港股上市公司達5次。除本次舉牌外,長城人壽舉牌綠色動力環保;瑞衆人壽舉牌中國中免、龍源電力。

截至目前,今年險資舉牌次數已超過過去三年任何一年。今年以來保險公司舉牌次數已達到11次,而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險資年度舉牌次數分别爲1次、6次、9次。

和以往相比,今年險資舉牌的資産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在于高股息低估值特征明顯;不同點在于普遍市值不是很高,均低于150億元,且業績比較穩定,大多爲行業龍頭或具有壟斷(自然壟斷或政策壟斷)屬性以及現金流較好等,比如贛粵高速主營收入爲收取車輛過路費;城發環境、華光環能和江南水務等公司均屬于公用事業行業。被保險公司舉牌的公司還呈現出股東持股比例分散、主闆上市、股息率較高等特點。

《投資者網》梳理發現,這一輪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主要涉及交運、環保、公用事業、電力設備、銀行等行業。舉牌的公司也出現新能源、商貿服務等險資“非主流”布局領域。瑞衆人壽舉牌的龍源電力、中國中免則分别屬于新能源、商貿服務行業。

1.png

低利率環境下,“資産荒”與寬松貨币政策下的流動性充裕并存,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又能滿足險企負債端剛性成本的投資标的卻乏善可陳,在此背景下,低估值、分紅高、股權結構分散的新能源、銀行等股票似乎比以往更具吸引力。

國信證券指出,曆史保險公司股票及證券投資基金占總投資規模的12%-14%,占比不到兩成,但保險公司呈現出較爲明顯的底部加倉意願,偏好左側加倉。因爲保險公司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當市場位于低位時股債性價比較高時,保險公司加倉意願較強,因此是市場底部時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

青睐收益穩定标的

就在8月14日,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公布2024年下半年保險資産管理業投資者信心調查結果顯示,下半年,保險機構更爲看好滬深300相關股票,關注公共事業、電子、有色金屬、銀行、石油石化、通信和煤炭等領域,認爲消費、地産複蘇情況以及企業盈利增速是影響下半年A股市場的主要因素。

《投資者網》梳理研究機構觀點發現,推動這波險資舉牌潮的力量主要有四:一是“資産荒”背景下的險資配置壓力;二是救市政策中,保監會對保險公司投資藍籌股比例的松綁;三是持股超過一定比例,會計上記賬方式的改變可節約資本;四是部分險企希望通過舉牌進入對方公司董事會,一定程度上參與公司治理。

随着資産端長端利率下行,疊加權益市場的持續波動,保險公司資産端顯著承壓。此外,優質非标資産的陸續到期爲險資增厚投資收益帶來一定壓力。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FVTPL)類權益資産加劇利潤表波動。

因此,保險公司通過舉牌上市公司能夠實現一定的會計利潤平滑,降低權益工具投資的投資收益波動。

此外,保險公司的舉牌從會計上的考慮在于,按會計準則,持股上市公司比例超過20%後,可将這筆投資計在“長期股權投資”項下,原來用公允價值計量法也可改爲權益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釋放資本。

但從内部結構上看,多名業内分析人士認爲,未來能夠提供持續、穩定分紅現金流的高股息資産将成爲險資逐漸增配的重點。這主要是基于新會計準則下,險企出于熨平報表波動、獲取持續穩定分紅現金流的考慮。

華創證券近期發布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以來權益市場波動,險資減持權益類資産,但舉牌潮逆向而起,主要由長城人壽牽頭。從被舉牌标的來看,長期股權投資風險因子收緊,舉牌高ROE(淨資産收益率)特征弱化,紅利風格進一步凸顯。“利差損”與償付能力或構成長城人壽頻繁舉牌動因,行業性舉牌潮趨勢有望延續,但節奏上或更爲緩慢。

從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角度看舉牌,紅利資産或受險資青睐。“由于新會計準則下更多權益類資産被記入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權益市場波動直接傳導影響淨利潤穩定性,出于熨平報表波動考慮,險企有訴求及趨勢增加FVOCI類資産。FVOCI類資産的公允價值波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但分紅能夠進入利潤表。”

華創證券還表示,2026年起所有非上市保險公司亦切換至新會計準則,預計資産端會提前籌備布局OCI(其他綜合收益)類資産,助力準則平穩切換,減小對淨利潤的影響。預計險資紅利資金潛在增配空間約3644億元。(思維财經出品)■

責任編輯:李曉光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