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9日电  清晨的河北阜城古城镇西马村,村口传来阵阵欢笑声。孩子们在崭新的篮球场上奔跑追逐,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悠闲活动。这片曾经荒草丛生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全村最热闹的聚集地,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石港城际铁路项目部的建设者,用一座文娱广场,为这个留守村庄注入了勃勃生机。
西马村位于石港城际铁路沿线,常住人口不足500人,多以老人和孩童为主。项目部工区负责人苏清峰在多次走访中发现,虽然村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但缺乏一个能让村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村里有新房、有路灯,就是少了点热闹气儿,”村支书感慨道,“大家需要一个能活动筋骨、说说笑笑的地方。”这份朴素的愿望,触动了项目部员工的心。
项目部迅速响应,决定为西马村修建综合性文娱广场。测量员刘文豪带队勘察时,特别关注老年村民的出行便利,他们精心测算步行距离和路线坡度,最终将选址定在村口附近。放线过程中,团队意外发现一口老井,青石井沿上深深的绳痕记录着村庄的历史。项目部当即决定“修旧如旧”,不仅保留井台原貌,还加装防护栏杆,让这份集体记忆继续滋养村民。
三个月后,广场正式亮相,软胶篮球场减少运动损伤,康复踏车适合长者使用,各类健身器材满足全龄需求。如今,这里已成为村庄的核心,孩子们放学后结伴打球,老人们晨练闲聊,夏夜井台边又响起讲故事的声音。苏清峰看着这一幕欣慰地说:“我们建的不仅是场地,更是邻里情感的纽带。”
这座广场见证了中交一航局建设者与当地村民的友谊,正如村民所言:“现在村里有了精气神,外出打工的孩子们视频时都说家乡变美了!”从铁轨延伸到广场建设,项目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修建一条路,温暖一方人”的内涵。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