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8日电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建设的顺德伦桂路项目施工现场,甲板温度计指向60摄氏度,一航津安6的船员们穿着浸透汗水的工装,在烈日下紧固着箱梁螺栓。大副肖同庆刚完成一组锚栓检查,船长吴兆东便端着绿豆汤走来:“连续作业三小时了,必须降温补水。”这种“做两头、歇中间”的作业模式,是项目部应对南方高温的标准化措施。

根据气象监测数据,施工现场体感温度持续超过42℃。船舶班组配备的藿香正气水等物资按人均每日配置,休息区设置温湿度实时监测屏。大管轮白海峰介绍:“我们采用轮岗制,确保高温环境下作业安全。”这些措施使船员中暑发生率保持为零。

当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后,船舶立即启动二级响应。甲板设备采用双重固定,重型机械用钢丝绳交叉绑扎、小型工具装入防水集装箱,配电箱进行密封处理、漏电保护器测试合格率100%,全员防滑鞋、安全带穿戴率均达到标准。

台风过境后,船舶分体作业面临甲板湿滑挑战。二副王龙带领班组采用“三步紧固法”处理集装箱卡扣,使用扭矩扳手确保每颗螺栓均达到标准。年轻船员在雨中完成信号线接头防水处理,误操作率较培训期有效下降。

经过96小时连续作业,团队顺利完成箱梁拆解、整平管拆卸等任务,效率较原计划大幅提升。全程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设备防水合格率100%。

这种成功源于完整的管理链条,从每日晨会风险交底,到作业中实时监控,再到收工后复盘优化。安全工期两不误的成绩,既源于团结协作,更得益于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为类似工况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