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聞2月23日電(記者:蔚楠 通訊員:蔣會賓、劉湃)黑龍江省大箐山縣應急管理局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持把應急融合宣傳機制作爲創新應急管理工作的先導,不斷探索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教形式、拓寬宣傳載體,實現宣傳大衆化、生活化、陣地化、常态化,爲增強公衆安全意識、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強化組織領導,構建大宣傳工作格局。縣應急管理局高度重視宣傳工作,成立由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的宣傳工作領導小組,明确分管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科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并整合全局資源,擴展宣教隊伍,建立了由各業務股室、直屬單位和基層應急管理站組成的宣傳工作網絡,确保宣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幹。

完善工作機制,确保宣傳工作規範有序。縣應急管理局建立健全系列工作機制,确保宣傳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建立信息發布審核機制,嚴格執行信息發布“三審”制度,确保發布信息的準确性、權威性和嚴肅性,與縣委宣傳部和融媒體中心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及時發布應急管理工作動态、事故災害預警信息等,在微信平台發布應急安全信息,利用廣場大屏幕巡播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安全知識短片,通過微信群、公衆号播發安全小視頻,實現應急安全信息多維度傳播,确保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并建立輿情監測與應對機制,安排專人負責輿情監測,及時發現、分析和處置各類涉應急管理輿情,及時處置應急信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有效維護應急管理部門的良好形象。

創新宣傳方式,增強宣傳工作實效性。縣應急管理局不斷提高宣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運用公衆号和各社區、村屯居民微信群等,及時發布應急管理工作信息、安全知識等内容,結合“安全生産”“防災減災”“消防宣傳”等,組織開展大屏巡播、應急演練、主題展覽等活動,實現宣傳工作的全方位、全天候覆蓋。設立滾動屏幕、安全生産知識展牌、消防小知識展牌等,寓教于樂,切實将應急文化融入到群衆日常生活休閑中,全面營造了“人人知曉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的濃厚氛圍。針對不同受衆群體,采取分類分層宣傳的方式。針對企業從業人員,開展安全生産法律法規、操作規程等方面的培訓;針對社區和林場村屯居民,重點宣傳家庭防火、用電安全、地震避險等常識;針對學校師生,開展校園安全知識講座、應急疏散演練等活動,提高不同群體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并積極打造特色品牌,開展安全生産有獎舉報,廣泛尋找安全生産“吹哨人”,制作張貼安全生産有獎舉報宣傳彩圖,營造出濃厚的應急安全文化氛圍,在社區居民學校開設了“應急科普小課堂”,受到了廣大居民群衆的喜愛和好評。

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宣傳工作能力水平。宣傳工作隊伍的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宣傳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縣應急管理局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隊伍建設,采取多種措施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組建宣教隊伍,堅持内部挖潛、外部借力相結合,逐步把地震科普工作人員從應急延伸到了學校,轄區幾所學校均配備了持證防震減災科學傳播師,在各鎮、社區、村屯和林場所建立了宣傳隊伍,定期組織宣傳工作人員參加各類業務培訓,學習消息寫作、攝影攝像、新媒體實操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全面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并建立激勵機制,對在應急安全宣傳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激發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注重宣傳實效,推動應急管理工作發展。縣應急管理局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使廣大群衆對應急管理工作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加深,尤其是深抓養成教育,形成中、小學生帶動家長學安全、用應急,全民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明顯增強,公衆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還通過加強對家企業的宣傳教育,企業對安全生産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增加安全生産設備設施,簽訂反“三違”安全承諾書,多家企業已達到安全生産三級标準化要求,企業主體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通過積極主動的宣傳,使應急管理工作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應急管理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讓公衆從“旁觀者”成長爲應急管理的參與者、安全文化的實踐者、文明成果的受益者,爲推動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作者:蔚楠、蔣會賓、劉湃

供圖:黑龍江省大箐山縣應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