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報社貴州消息(金進):今年兩會期間,政協銅仁市碧江區第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 政協銅仁市碧江區第三屆常委、銅仁袁家寺骨科醫院院長袁景祥《關于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保障農村留守人口健康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建議》的提案引起了大會關注。

近年來,該區圍繞“四新”助攻“四化”主戰略,使得城市建設大提升。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是建設和發展的主要力量,導緻多數老人、小孩及弱勢群體留守在農村,他們的生活質量差,健康狀況得不到關注和保障。

袁景祥認爲,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根本基礎是全民健康,因此,鄉村要振興,健康需先行。而“人”是事物發展的核心要素,農村留守人口的健康是鄉村振興戰略得以有效實施的基本保障之一。

袁景祥提出,通過調查走訪該區壩黃鎮及瓦屋鄉部分村組,發現農村留守人口的健康問題還是比較嚴峻:一是對自身所患疾病迷茫,特别是心血管、呼吸、頸肩腰腿疼痛、骨關節疾病等農村常見病多發病不及時就醫,能拖就拖,不重視;二是就醫選擇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就醫,選擇什麽樣的機構看什麽科室;三是甯願自己受罪也舍不得莊稼、牲畜等的日常照料,舍不得花錢等,延緩了治療最佳時間。四是親人對農村留守人口的健康問題關愛缺失或不夠等。

袁景祥表示,該區主要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承擔着全區的醫療救治、疫情防控等多重任務全區醫療救治任務亟待加強;其次,鄉鎮衛生院承擔了大量的疫情防控任務及其他公共衛生工作,尚不能完全滿足群衆的日常就醫需求,接診病人多數靠轉診至上級醫療機構;再次,疫情政策放開後,會導緻農村群體的醫療需求加大,對農村疾病的預防、治療、轉歸的數據統計和下一階段的醫療保障工作難度大。

對此,袁景祥建議,加強宣傳黨的政策、入戶排查,摸清農村留守人口的健康現狀,做好健康台賬,提高群衆的就醫認識;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的應急救治能力。

通過加強村醫業務素質培訓、增配基礎醫療設施、增加藥品補給,特别是新冠症狀引起的系列症狀的對症用藥;同時,加大鄉鎮醫療機構的人才引進和培訓、提升醫療服務環境和設施,用活用足遠程醫療電路,讓病人不跑路少跑路,開通農村人口危急重症綠色轉診通道。

袁景祥還建議,區各級黨委政府、組織在落實上級鄉村振興政策的同時,率先選調區域内有一定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選派優質醫療專家資源,對轄區内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及所轄各村進行聯戶包保幫扶,最大程度上保障農村群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