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重慶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規模爲25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前5年票面利率爲4.5%,每5年調整一次。
去年12月,重慶銀行獲得央行批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不超過人民币70億元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當月,重慶銀行便發行了規模爲人民币45億元的永續債,前5年票面利率爲4.70%,募集資金用于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自2021年上市以來,重慶銀行便開始頻繁募資“補血”。在上述永續債發行之前,2022年3月,重慶銀行才發行了13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規模3.5倍于A股IPO募資,募集資金同樣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此外,在2021年2月,重慶銀行才剛剛完成了IPO,從A股募集了37.63億元資金。
然而,在頻繁募資“補血”過後,重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依然持續下滑。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重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38%,2022年末爲9.52%,下滑0.14個百分點,2021年末爲9.36%;一級資本充足率10.29%,2022年末爲10.50%,下降 0.21個百分點,2021年末時爲10.45%;資本充足率12.50%,2022年末爲12.72%,下降了0.22個百分點,2021年末時該數字爲12.99%。
除了資本充足率外,重慶銀行的業績增長頗爲乏力。2022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34.65億元,同比減少7.23%,爲近十年以來首次出現營收下滑;同期歸屬于股東的淨利潤爲48.68億元,同比增長4.38%。但值得注意的是,重慶銀行撥備前利潤爲98.47億元,也爲十年以來的首次下降,較上年減少13.55億元,降幅爲12.1%。
今年上半年,重慶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9.75億元,同比增長3.07%;淨利潤30.52億元,同比增長5.36%;不良率下降0.17個百分點至1.21%,撥備覆蓋率251.9%,提高了40.7個百分點。
近兩年,無論是業績增速還是資産質量,重慶銀行明顯落後同一梯隊的城商行。2022年A股17家城商行中13家營收同比正增長,僅有4家營收、2家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今年上半年,同樣13家城商行實現了正增長,其中長沙銀行、成都銀行、齊魯銀行、江蘇銀行的增速超過10%;而歸母淨利潤方面有15家實現正增長,其中有10家增速超10%,重慶銀行的業績增速處于末尾。
而在資産質量方面,雖然重慶銀行的不良率處于下滑趨勢,但明顯高于同區域平均水平,尤其是房貸不良率。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重慶銀行房地産業不良貸款餘額爲7.13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19.37%;不良率由2022年末的5.88%上升至7.14%,房地産不良率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居榜首。
面對淨息差不斷收窄、資本充足率持續承壓、以及房地産不良率激增的現狀,業内人士認爲,銀行留存利潤和超額貸款損失準備這類内源性補充可能無法滿足資本補充需求,而通過永續債等外源性融資可以直接補充核心資本,補充效率較高。因此,發行永續債或二級資本債券成爲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普遍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增長乏力的今年,重慶銀行的管理層變動較爲頻繁。今年8月3日,重慶銀行執行董事兼行長冉海陵因到齡退休辭去了在該行所有職務,由來自重慶農商行的高嵩接任。此前在今年4月份,該行副行長隋軍因工作調動原因向公司董事會提請辭去副行長職務。
近期,重慶銀行再次發生人事變動。9月18日,該行獨立非執行董事鄒宏提交辭呈。10月16日,副行長黃甯因工作調動原因向該行董事會提請辭去副行長職務。10月17日,楊雨松因工作調動原因,辭去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與創新委員會委員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