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中有“關鍵人物風險”之說,即一家公司或組織過于依賴某個關鍵人物,一旦該人物出現負面狀況,将嚴重影響公司運營和發展。
在華興資本身上,這一風險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自今年2月份掌舵人包凡被監察機關留置後,華興資本業務大受沖擊。今年8月9日,華興資本發布公告,稱包凡仍在繼續配合有關機關的調查,此後便再無消息。
在包凡“失聯”近8個月後,近日華興資本公告稱,集團執行董事兼聯合創始人謝屹璟已被任命爲公司代理首席執行官。華興資本表示,自2023年2月起,謝屹璟一直在公司執行委員會中發揮領導作用,負責集團的日常管理與運營。
謝屹璟現年53歲,是華興資本的聯合創始人,自2005年12月加入華興資本以來,曆任多個高級職位,包括金融投資人團隊董事總經理。在包凡“失聯”後,謝屹璟守住了華興資本,但沖擊依然還在持續。
從業績數據來看,2023年上半年,華興資本營收上半年營收爲5.63億元,同比下降6.7%;同期淨虧損1.33億元。
其中作爲華興資本賴以起家的投資銀行業務在上半年大降51.5%,營收降至1.13億元;而投資管理業務則實現營收3.33億元,同比增長77.1%;華興證券營收1.2億元,同比增長217%;其他業務營收0.45億元,同比下滑15.5%。
對于華興資本而言,包凡太重要了。而在PE/VC領域,關鍵人出現意外往往可能對基金造成嚴重打擊。因此,在私募基金合約中一般設有關鍵人條款(key man/key person clause),即當基金管理團隊的核心成員發生意外或者離開基金時,LP将會自動中止向基金出資以及後續投資。
包凡“失聯”後,華興資本投行業務幾陷入停擺狀态。據易簡财經援引知情人士報道,“ 華興基金的投資和募資兩端均受到沖擊,現在項目端已經不太敢要華興的錢了,所以華興上半年基本沒投出項目;募資端也一樣,投資人不但不敢投錢,在途的錢都不打過去了;投行并購業務,也差不多類似。總體來看,沒人敢跟華興做生意了。”
另據企查查顯示,華興新經濟基金的最後一個投資項目在今年 2 月 14 日,參與了一道新能項目的 D 輪融資。此後,華興資本再無新的投資項目。
靈魂人物失聯,業務幾陷停擺,緊跟而來的便是人事動蕩。據悉,華興資本在鼎盛時期的員工曾達到 830 名,但現在還剩下了 600 多人,其中華興資本的 FA、投行、基金三大業務的高管均有離職。
華興資本急需包凡,但包凡恐難再回歸。據報道,包凡配合調查,可能與前華興資本總裁叢林有關,内容可能涉及華興資本在香港上市前的一筆貸款。
2017年10月,工銀金融租賃曾給華興資本批了一筆2億美元的貸款。彼時,叢林擔任是工銀國際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也是工銀金融租賃給的這筆貸款的經手人。2020年7月,叢林加盟華興資本,直到兩年後被帶走調查。
華興資本在2018年9月上市時已償還了這筆貸款。這看起來似乎并不是特别大的案子,但包凡一再被留置又似乎預示着這背後還有更多“故事”。
而據我國私募基金管理人相關規定,近三年因重大違法違規行爲被金融管理部門處以行政處罰的,或處于證監會市場禁入處罰期的都不能擔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實控人。意味着,如果包凡因本次配合調查事項被處以刑事或行政處罰,将不能再擔任華興資本私募基金管理人。
URL:https://mp.weixin.qq.com/s/KM8z6YCvlYNyggAPdBD9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