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壹财信
作者:白 羽
此前的2019年5月,有某财經媒體報道了《亨通光電33億預付款與集團69億其他應收款之謎》,文中質疑亨通光電與凱樂科技專網通信業務模式的不合理,該報道引發市場的關注,次日亨通光電則是一字跌停。
随後,亨通光電迅速發布《澄清公告》(2019-061号),認爲經核查,前述報道所提及的相關内容不實。2019年6月18日,亨通光電發布《關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的回複公告》(下稱“《回複公告》”),其中涉及與凱樂科技專網通信業務的内容,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補充說明。
但就在這一事件淡去的三年後,凱樂科技突然暴雷,被證監會查出其多年來的大量專網通信業務造假。一石激起千層浪,亨通光電也難免被舊事重提,其專網通信業務的真實性或将浮出水面。
上遊供應商财務造假
亨通光電曾在《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于2016年下半年開發了某央企集團單位專網通信設備的供貨資格與供貨渠道,并委托凱樂科技代工。
凱樂科技主要從事專網通信産品、通信光纖、光纜、通信矽管、量子保密通信等産品的研發、生産與銷售。其中,專網通信是區别于公網,爲政府與公共安全、軍隊等特定部門提供的網絡通信。
據凱樂科技發布的公告,其于2022年5月23日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編号:證監立案字03720220058号),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凱樂科技進行立案調查。
2022年12月,在凱樂科技收到的《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處罰字[2022]171号)中,證監會查明:2016年至2020年,凱樂科技與隋田力合作開展“專網通信”業務,合作期間,凱樂科技僅在2016年存在少量專網通信業務。其他專網通信業務均爲虛假,僅是按照合同規定僞造采購入庫、生産入庫、銷售入庫等單據,沒有與虛假專網通信業務匹配的生産及物流,以此虛增收入、利潤。
凱樂科技造假事實涉及:2016年-2020年,合計虛增營業收入512.25億元,虛增營業成本443.5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59.36億元、虛增研發費用9.37億元。經測算,凱樂科技2017年至2020年的歸母淨利潤均爲負。
其中,凱樂科技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虛增營業收入110.98億元、146.38億元,分别虛增利潤總額9.21億元、16.31億元;虛增營業收入金額占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爲73.31%、86.32%,虛增利潤占當年披露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别爲99.99%、144.84%。
據亨通光電在《回複公告》和《澄清公告》披露,同樣是2017年和2018年,亨通光電分别向凱樂科技采購了13.68億元、37.97億元的專網通信産品,2018年末預付凱樂科技款項餘額爲26.35億元。
此前公告令人無法信服
随着供應商凱樂科技的暴雷,向凱樂科技存在大額采購和巨額預付款項餘額的亨通光電又再次站上了風口浪尖。
據亨通光電《回複公告》,上交所提出的問題5顯示:年報披露,2016年以來亨通光電預付款項大幅增長,2018年末亨通光電預付款項爲33.36億元,同比增長27.42%。亨通光電前期公告稱,部分預付款項系專網通信設備預付采購款。亨通光電以銀行承兌彙票方式預付給凱樂科技,再由凱樂科技向其上遊供應商預付采購款。待産品交付客戶後,按照約定進行貨款結算。其中的付款安排、合同約定、資金流向、收入确認、成本結轉等詳情受到質詢。
亨通光電提及,其所取得的某央企全資子公司專網通信設備業務,由于客戶的特殊要求以及産品關鍵部件的特殊性,客戶約定需通過凱樂科技向客戶指定的上遊供應商購買部件,加工生産後提供給客戶。該項業務的客戶爲某央企集團,亨通光電在供應商端和在客戶端議價能力相對較弱,該業務也由此産生大額的預付款項。如果亨通光電自己直接制造而非代加工的情況,也同樣會産生大額預付款項,這是所處業務環節中的議價能力以及外采部件價值所決定,非代加工所緻。爲此,亨通光電委托凱樂科技進行代工并通過凱樂科技向上遊供應商支付貨款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專網通信設備采購流程中,凱樂科技收到亨通光電支付的預付款後,進行生産加工;亨通光電對商品生産、交付進行監管,以确保按合同約定的進度交付商品;交付商品時,按合同約定的要求驗收商品,并與其确認簽署《到貨交接單》及《驗收收貨單》,簽署後,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由亨通光電承擔。
但是,凱樂科技暴雷後,亨通光電還未針對此事發布專項說明,當初如何對凱樂科技的商品生産、交付進行的監管,是否進行了自查,又承擔了怎樣的風險,無從得知。
另外,在《澄清公告》中,亨通光電表示:專網通信設備關鍵部件在總成本中占比較高,且因其高技術含量和特殊性需要全額預付采購款,采購時未發生實際的現金支出。因此,公司以銀行承兌彙票方式預付給凱樂科技,再由凱樂科技向其上遊供應商預付采購款。待産品交付客戶後,按照約定進行貨款結算。
情況表明,亨通光電向凱樂科技支付銀行承兌彙票,采購時未發生實際的現金支出。
2019年時亨通光電與凱樂科技的交易就受到了質疑,但真實情況無法爲外界查證,當時隻能以亨通光電的澄清以及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複信息披露爲準。而凱樂科技的造假醜聞一出,無論是所謂采購專網通信産品,還是亨通光電《澄清公告》和《回複公告》中對專網通信業務的描述已令人無法信服。
涉密業務有悖于常理
亨通光電的專網通信業務上遊采購渠道單一,僅凱樂科技一家供應商,下遊客戶亦僅有一家,整個業務“點對點”地進行采購和銷售。想要證實亨通光電的專網通信業務實情隻需上下遊分别調研一家企業,上遊存在造假的前提下,下遊的這一家客戶所能提供的信息材料很有可能一錘定音。
監管部門自然也深谙此中要點,但在上交所要求亨通光電披露“分業務闆塊近三年前五大客戶的名稱、銷售内容”時,亨通光電僅用“客戶爲某央企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代替專網通信業務的客戶名稱,提及“不構成關聯交易,期末無應收賬款餘額”的同時卻未披露銷售内容。
在報道事件發酵後不久,亨通光電董事長錢建林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提到:亨通光電在2016年下半年拿下的某央企專網通信設備訂單系涉密項目、涉密産品。
亨通光電在相關業務說明中始終未公開客戶的具體名稱,其原因或也在“涉密”,然而這一說辭存在令人疑惑之處。
前述采訪中,亨通光電董事長錢建林還表示:“我們能獲得這個訂單,就是因爲有這方面的研發能力,對方需要我們提供的是量子通信設備,國内在量子通信設備領域實現産業化的企業,其實沒幾家。”
所謂的“量子通信設備”或是解開亨通光電身上衆多謎題的鑰匙。
量子通信屬于高新尖端技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量子通信技術方面的代表,由該領域權威中科院院士發起的科創闆上市公司國盾量子(688027)是我國率先從事量子通信技術産業化的企業,産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内第一。
國盾量子于2019年3月27日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指出:量子通信行業具有相當高的技術及人才壁壘,競争者數量非常有限。從事量子保密通信的主要企業有:瑞士ID Quantique公司、安徽問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問天量子”)、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密碼技術和産品更是受到嚴格管制的領域,信息安全行業内從事相關産品生産的企業較少。
2016年8月,問天量子與亨通光電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書面簽署了協議書,合資成立江蘇亨通問天量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亨通問天量子”),由亨通光電控股70%。《澄清公告》中顯示,亨通光電向凱樂科技采購代加工的原因,就是公司自身受生産資質、生産場地和設備等因素的制約,暫時并不具備加工能力。
據此,亨通光電在接到訂單的幾乎同時成立了從事量子通信業務的子公司亨通問天量子,有開辟新業務領域的計劃,但至少在獲取量子通信設備訂單和業務發生時,亨通光電還不具備完整的承接業務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亨通光電在《回複公告》中稱向凱樂科技采購專網通信産品并向某央企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客戶銷售的業務爲“商品貿易”,而亨通光電在商品貿易業務中主要起到“組織商品的采購與發貨”的作用。涉密業務爲何需要并不具備生産加工能力的亨通光電扮演貿易中間商角色徒增洩密風險,這并不符合保密需求的常規邏輯。
亨通光電因合并了子公司亨通問天量子,從而經營範圍中新增了量子通信技術,而亨通光電也隻有亨通問天量子這唯一一家子公司的經營範圍中包含量子通信技術。但承接此次量子通信業務的并非上述兩家主體,據亨通光電披露,向某央企集團供應專網通信設備的是另一家子公司江蘇亨通線纜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亨通線纜”)。
客戶向經營範圍不包含量子通信技術的亨通線纜下單進行涉密量子通信業務采購,并且同意亨通光電委托第三方凱樂科技代工。亨通光電的這一切相關說明與其一直強調的業務涉密屬性自相矛盾。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據國盾量子披露,其自2016年至2018年獲取的40個主要業務合同中,項目合同金額最高爲8,803.30萬元、最低爲216.00萬元,三年間國盾量子從量子保密通信産品項目中獲取收入7.13億元,平均單項合同金額不足2,000.00萬元。
國盾量子表示:量子保密通信應用技術與産品開發在國内外都處于起步階段,行業還處于推廣期,下遊市場正在逐步打開。作爲當時國内産品市占率第一的企業,國盾量子招股書中列舉,2016年-2018年單項合同金額在300萬元以上即已屬于重要合同。
但亨通光電僅一個客戶在2017-2018年間就獲得了54.04億元的收入,當時的量子通信行業或尚不具備這樣的市場規模。
對于上遊供應商的造假,亨通光電到底是受害者還是共同造假,都應進一步給出解釋,否則難以脫身,《壹财信》将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