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及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的激素類藥物——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因價格暴漲而持續引發關注。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患者表示,原先100片裝的藥隻賣86塊錢,不到一年已經漲到了1000元一瓶,漲了十多倍,而且還買不到了。而藥價上漲是因爲舊版停産,新版本的醋酸氫化可的松爲7片/闆,售價69元/闆,每片藥的價格将近10元。由于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該藥,許多人集體控訴“吃不起”了。
輿情發酵後,天津市醫保局發文表示,經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約談,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和原料藥生産企業承諾下調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價格,7片裝價格降至13.3元,30片裝價格降至54.1元。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顯示,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國内目前僅有天津信誼津津藥業在生産。而天津信誼津津正是上市公司上海醫藥旗下的控股孫公司。巧合的是,2020年底,同樣由上海醫藥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獨家生産的鞣酸加壓素注射液也經曆了價格暴漲。
據相關媒體2021年報道,尿崩症患者的救命藥——鞣酸加壓素注射液從每支從124元漲至990元。因中樞性尿崩症是一種罕見病,國内患者不過300名,每年約3000支的銷量,遠小于上藥第一生化生産專線的最小生産量。上藥第一生化表示:“該藥原料成本高,市場容量小,生産壓力大,難以通過規模效應分攤成本。”
除了鞣酸加壓素注射液和的醋酸氫化可的松片,此前由上藥第一生化生産的魚精蛋白、巯嘌呤片,上藥生産的青黴胺片也因爲用量小、利潤低,最終無法逃脫停産斷供的命運。
今年一季度,上海醫藥以662.3億的營收坐穩國内第一藥企寶座,但與此同時,上藥集團的淨利率還不足3%,僅有2.95%,遠低于行業中值,原因之一就是主要參股企業貢獻利潤1.77億元,同比減少了15.12%。企查查信息顯示,上海醫藥對外投資了88家企業,持股份額在50%以上的就有48家,這也導緻了上藥集團截至一季度的商譽高達113.3億。除了上述遭遇輿論危機的天津信誼津津、上藥第一生化藥業,上藥集團與康希諾聯合投資的上藥康希諾也在近期引發了疫苗“停産”風波。
對于企業而言,每多一塊錢的定價那就是一塊錢的利潤,但對病人而言,這一塊錢很可能就是壓倒他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作爲一家國有企業,上海醫藥在追求利潤的時候,更應該把人民群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雖然上海醫藥曾多次表示,公司始終堅定“持之以恒,緻力于提升民衆的健康生活品質”的企業使命和“成爲受人尊敬、擁有行業美譽度的領先品牌藥制造商和健康領域服務商”的發展願景。但說的好不如做得好,這一次是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危機,下一次又會是哪個罕見病群體遭殃呢?(内容來源|商業華觀)